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美国娱乐> 名片大观> 百年经典> > 正文
日落狂沙:约翰韦恩的招牌电影
时间:2013-04-19 16:34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影片简介
    一位参加美国内战的军人里森(约翰•韦恩饰),战争结束后返乡,发现家人惨死在印第安人的刀枪之下,而侄女黛比(维拉蜜儿丝饰)生死未卜。 森决定报仇并寻回侄女的下落。只是数年后找到黛比时,她已经不愿意与里森返家,更责怪里森来得太迟,一切已是无可挽回。里森心灰意冷,但同行的马丁(杰弗里.亨特饰)并不放弃找寻印第安人的下落,独往印第安人的禁地……。片中主角的疯狂屠杀行为虽不为人称道,但是如果要在不相容的民族之中,也是必须手段,一旦发生争执悲剧也是在所难免的。
    约翰•福特的又一杰作。在一次印地安人突袭中,仇恨一切印地安人的退伍老病埃森•爱德华兹(Ethan Edwards)(约翰•韦恩饰)哥嫂被杀,侄女被掠。于是埃森在其兄养子马丁(有印地安人血缘)的陪伴下,开始了搜找侄女的艰辛岁月。数年间,搜索渐渐变成了别具目的的迷狂的举动。侄女已成印地安部落一员,他找她只为杀死她。 福特独具天赋,把个典型的寻仇故事精工细作成关于种族主义和盲目仇恨的深层思考,抓住了一个有着荒谬过去和未卜将来的国家的情绪,影片因之变成了跨越时空意味深远的现代寓言。 该片使韦恩达到表演巅峰,而出色的视觉效果(最后枪战一场也是所有西部片中最佳一幕)也成为后辈楷模。要是谁说还有比它更绝的影片,那就看埃森著名的反诘:“等着那天吧!”
    影片《搜索者》(The Searchers, 1956)结束前的这幅画面,John Wayne饰演的Ethan站在Jorgensen家的门外,门框就像一个镜框,把这幅画永久地刻在观众的印象中,使之难以磨灭。就在一刹那,就在Ethan转过身,迈着优雅但略显疲惫的脚步离去时,不禁让人想起“孤独者”三个字,唯其孤独,才显现出旷野的荒凉;唯其荒凉,才骤显尚未泯灭的人性;唯其具有人性,才能在50年后的今天再度打动观众。
    西部片,尚矣!就在它辉煌的年代里,也没有受到更多的重视,所以John Ford才愤愤地说:我是个拍西部片的!而当西部片日渐式微之时,人们仿佛在荒山中窥见了珍宝,于是,有了《与狼共舞》、《杀无赦》的绝唱。
    反映美利坚开疆拓土时期,发生在西部荒原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故事,这就是西部片的主线,从《关山飞渡》(Stagecoach, 1939)、《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1948)、《双虎屠龙》(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1962)直到《杀无赦》(Unforgiven, 1992);另一个主题则是有关于印地安人的,《搜索者》乃至《与狼共舞》;其间,也有一些另类的西部片,如《正午》(High Noon, 1952)、《虎豹小霸王》;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一位意大利导演在西班牙的荒原上拍了一系列的“西部片”,那就是Sergio Leone的《镖客》和《西部往事》,在IMDB网站上,Sergio Leone的影片是最受欢迎的西部片,西部片从美国输出了!但Wenders却毫不客气地说《西部往事》是“只为了让一节车厢从它上面驶过一次而搞一个壮阔的铁轨铺设工地”,而“真的纪念碑山谷,不是用后面有支架的纸板拼出来的”!
    在关众多关于印地安人的西部片中,《搜索者》是迄今为止最深刻的影片,不仅它是最早出来指责美国印地安政策的影片,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当时美国白人民众的普遍心态——对印地安土著的仇视。美国政府剿杀印地安土著的政策是民众意识的集中表现,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尤其如此。
    后来的一些影片,无论《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还是《与狼共舞》,或多或少,有意无意之间,都在粉饰着白人。不可否认,在当时确有一些良知未泯的白人,在同情或支持印地安人为生存所做的努力,但是这在当时决不是主流,否则的话也不会造成一个民族、民族文化的彻底灭绝。而《搜索者》则通过Ethan,通过Laurie,通过联邦军队的“讨伐队”,真实地反映出民众普遍的观念——视印地安土著人为“洪水猛兽”。
    如果仅仅反映一下历史的现实,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搜索者》的意义在于:以Ethan的心理变化、行为变化,即褒奖了少数具有我主耶稣基督般同情心的白人,也表达了今天人们在反思历史时的一种善良的愿望。
( 编辑:阮芳)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