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美国主题论坛> 青青校园> 校园有感> > 正文
在康奈尔大学 你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时间:2014-08-11 11:49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王宇成
    不想当码农的程序员。
    Whisper产品经理
    鉴于我没上过研究生,我其实也不太知道研究生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平时偶尔一起写写作业,偶尔喝喝酒而已。所以你问我,臣妾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圣上!!这篇答案只是描述了一个本科学生的感受而已。
    黑自己学校和黑别人学校的同学都留点口德吧...
    -----
    回答问题前先传个图片。虽然问题不太一样,但这就是我在学校三年的感觉。
    总体来说和美国其他排名靠前的学校差不多,学习压力,无休无止的考试作业,peer pressure,无休无止的社团活动和找工作。
    康奈尔给你提供了一个足够高的平台让你去冲击任何行业任何领域,只要你足够努力。虽然不能和HYPMS的同学比平台,但对于努力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学校挺冷的。大一那年我五月初过生日那天,下起了大雪。所以过去几年逃了很多课...感谢VideoNotes的大力支持让我没有挂科。
    无论从学习还是社团活动还是找工作来说,整个学校的peer pressure还是很强的。只不过我们经常忽略一个问题,觉得有大神能学习又好社团也当主席之后怒拿offer打扑克牌。这种人几年也就出一个,更多的时候你是看到一个学神,另一个social king,和另一个offer神...之后你把这三个人捏成一个人当假想敌了。Peer pressure这么搞能不大嘛。
    在Cornell你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欢迎对号入座)
    • 有些人选择做一个心静如水的学霸,每天学习健身搞研究,要的是对科学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
    • 有些人选择了变身Social Animal,在兄弟会里异常积极,抽抽大麻平时好好爬梯玩ONS
    • 有些人从来学校的第一天就是找工作
    • 有些人从来学校第一天开始就是为了3年毕业离开学校
    • 有些人选择天天宅在家
    • 有些人选好多课最后全A+结束了一个学期
    • 有些人选择在学校里呼风唤雨,把更多的睡觉时间用来做社团和活动;
    • 有些人选择加入学校最难最高端的组织;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 有些人选择拒绝了微软FB的工作机会,去读PhD了
    • 有些人选择陪异地的男盆友/女喷油,休学一学期去别的学校伴读
    一般来说,只要不选太难的课(比如某些德国教授的),成绩都问题不大。因为即使你考得差,班上总有更多垫背的。
    在学校里让我学会了其实英语口音不重要,能说明白就行了。最高境界不是你说话一点口音没有,而是你一说话他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或者一个人骂三个人不费劲儿)
    上学的时候在你周围总是有那么多闪(po)闪(zhi)发(lao)光(hu)而又遥(tian)不(tian)可(zhuang)及(bi)的人。
    除了上课、做社团以外,在学校遇见了一群能让我价值观每年能改变一次的朋友。前一段知乎有人问,在MOOC上了所有MIT学位所需要的课之后,能不能说就和MIT学生一样。学习只是大学生活最小的一部分,你周围的人才是让你前进的不懈动力啊...
    我给自己母校打6星。天气减一星。一共五星。满分五星。
    Siyu Yang
    Cornell University/数学系的文科狗
    1. 真tm冷。
    每年十月第一场雪,四月最后一场雪。
    学校大部分都在坡上,住的地方很多在坡下。
    冬天一到教室,所有人头顶上都是白烟。
    2. 压力大。
    有人说cornell是ivy里的黄冈。少数老师窝在人类文明以外做研究,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跟学生秀智商优越感。
    特别是德国籍老师。
    别问我为啥,我先哭去,
    但是!但是讲的大多数非常好,基本不会出现“待了这么就好像没有学到东西”的感觉。
    3. 偏远。
    去吃个麦当劳还得约好开车去。
    但是风景如画。每天至少感叹三次:cornell好美!
    4. 中国人多,但不是极多。
    扎堆,但是大部分都很积极参加各种社团。
    竟赛生居多。95%都是overachiever,剩下的百分之5%是学神。
    我说的是概况,邀请两位工学院神级人物@王宇成@Zhu Jingsi 和文科神级人物@朱涵 来答题。
    学渣羞耻的滚了。
    朱涵
    在校大学生(基本什么都不懂)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数学和哲学双专业
    每个人在康奈尔的经验都不甚相同,所能说出的感悟也自然多种多样。康奈尔是常青藤学校,因此很多的特点,比如教授很强,历史相对悠久,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整体水平很强等等,都不单单是康村独有的。加之前人(诸楼上大神)之述备矣,我就说说一些我觉得可能是只有在康奈尔才能体会到的东西把。
    第一,村
    且不论到纽约要五个小时,且不论在阳光明媚的夏日站在坡上远眺群山延绵无际,当你站在横跨深峻峡谷的吊桥上,看着瀑布滂沱倾斜,溪涧清澈,上有野鹿饮泉,你就知道,这个地方确实很原始,与世隔绝,所谓环村皆山也,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冬天大部分时候,整个校园都会铺上厚厚的积雪,连瀑布都冻成巨大的浮雕,苦逼的莘莘学子往往呆在图书馆啃书刷题通宵学习,整个校园一片寂寥。每天半夜从图书馆走下45度的山坡,暴雪狂风大作,你就会有种风雪夜归人的苦大仇深之感。在这种严峻的环境,孤独的山村之中,或许才能锤炼出卓越的革命精神和超然而坚韧不拔之志。
    第二,静
    因为村所以静,因为静所以更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叠加,整个一个正回馈。春天山坡上铺满野花,夏天树影斑驳,校园里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丁达尔现象(比如我住的地方),秋天溪水载满落叶,冬天冰雪包裹。环境静才能心静,心静才能坐下来钻研康德这种变态到底写了什么东西。钻研不出来昏昏欲睡,到外面去吹一下冷风,空气中还夹杂着韩国同胞的香烟味,一下子便又精神抖擞。据说康奈尔的school motto是 I would found an institution an institution where any student can find instruction in any study, IN ANY WEATHER CONDITION. 只有心静如水,你才能抱怨完各种极端天气而继续在图书馆心无旁骛的学习。
    第三,压力
    人文科教授布置的阅读通常很多很难,文章评判也往往要求严苛,理工科教的难考试更难,因此很多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加上在这样一个大神学霸扎堆的环境下,朋辈压力也让总推动你去追求卓越和完美,久而久之,整个学校就变成了“学术高压锅”,许多人都焦虑不安,紧张烦躁。这样的环境有好有坏。好的锤炼人的精神,坏的让人出现心理问题。不过这样的现象也不是康奈尔独有的,虽然在康村程度可能更大一些吧。
    但我总觉得,在一个学校学习,就好像一个艺术家面对一堆颜料和材料,每个人起手的资源相同,最后的成品却相距甚远。所以两年呆下来之后,每当有学弟学妹问我康村好不好时,我总是在心里想对他们说,不要问这个学校是怎么样的,要问你能把你的校园经历变成什么样的。当你的内心丰富时,你在康奈尔会过的很精彩,周末去fingers lake游湖,烧烤,夏日在康村大坡上打滚,看书,观赏夕阳,冬日看清冷的夜空布满繁星,而每天都能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灵魂对话。反之,当你内心空虚生活没有情趣时,你在西海岸/纽约城都找不到事情做。
    Jawley
    程序员,关注科技与社会
    我没有在康奈尔就读过,只做过半年访问学者。以下是我 2008 年的记忆,之后没有回去过,情况不详。
    1、康奈尔校园可能是全美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在纽约上州著名的五指湖风景区内,校内有山有湖有桥有瀑布,有植物园,甚至有一座水电站(水力实验室)。校园建筑也是精美如画。
    2、康奈尔所在的伊萨卡市只有不到十万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康奈尔师生及其相关的人。学校出门就是伊萨卡市中心,那个市中心比校园小多了,不过很精致。
    3、当地每年有六个月是冬天,而且降雪量很大,早上出门发现整个汽车被埋掉是很正常的。不过没有汽车也无所谓,地方很小,走路也能过去,公交车对康奈尔师生也是免费的。
    4、康奈尔的学业压力很大,再加上漫长冬天的压抑感,导致康奈尔的自杀率很高。校内有一座很有名的钟楼,可惜一部分名气来自从上面跳下来的学生。
    5、康奈尔里面的韩国人很多,似乎是外国人里面比例最高的,原因不详。中国人略少于韩国人。学校附近只有一家亚洲超市和很少的几家中餐馆。
    6、康奈尔附近没有比较大的城市,最近的纽约要四个小时的车程,这在就业上是一个障碍。据传闻说毕业季的时候,学校要派直升机接送大公司的面试官到学校来面试招聘。
    octref
    真実はいつも一つではない。
    本人是本科生,16届。
    1. 吃
    我们学校貌似是全美食堂排名第一( - - 不确定
    学校有很多 Cafe,手上的 Big Red Bucks 花不完的时候就去买杯咖啡。
    我一直在想这个 BRB 翻译过来是不是叫大红票子。
    正餐的食堂基本都是自助餐。
    一般每天中午下课会去 Okenshields。
    有中国厨师做的料理!虽然不那么正宗,但还是挺好吃的。
    至少别人做个青菜不会像美国人一样白水煮开...
    如果有时间,又不嫌下坡上坡,会去 West Campus 的 Cook/Becker/Rose 吃一餐。
    这三个地方的食物好吃的时候会特别好吃...
    那一大堆牛肉啊什么的我也叫不上来怎么做的名字是什么但是就是吃得特别开心 > <
    比之前在 Boston 的一些餐馆做的感觉好吃多了。
    但是差的时候就很让人伤心了...pasta, fries 什么的看上去就没胃口了...
    还不提每天都固定摆在 Becker 中心的那块自助寿司摊。
    你一听『自助寿司』是不是觉得咦好开心耶学校这么人性让你们在美国还能吃到自助寿司。
    他的寿司是给你米...和海苔...和一些你从来没有在寿司里见过的蔬菜自己卷...
    有一次自己试了试。
    从桌子下面抽出塑料手套,放了张海苔在下面,往上面加点米,加点自己见过的蔬菜,慢慢揉一揉卷起来。
    还好之前看过『寿司之神』...大概的样子还是知道的
    周围的人边取餐边盯着我看,不知不觉后面站了两个人。
    我是用长海苔卷的,卷好切开总共有四个小寿司。
    我做完的时候后面的黑人小哥看起来很激动。
    『Hey buddy is this Sushi? I've never had one before. 』
    如果这真的是好吃的 Sushi 我才不会给你呢哼。
    但我看着那寿司卖相也不咋地估计吃起来也不会太好吃就:
    『Yea, do you want to take some?』
    小哥很开心地边点头边说了两个 Yes。我分给了他两个。
    小哥一脸满足地走了。
    另外一个是个白人妹子,小哥走了后就腼腆地来问这个该怎么做。
    我想着也挺好玩的就教她怎么弄,中途她一度想往蔬菜和米上面撒点沙拉酱...被我阻止了。
    教她的同时我发现后面又来人了。
    于是卷好还没切我就找个理由溜走了。
    打了一杯康村自家苹果打的 Apple Cidar, 回到座位享受我的寿司。
    Apple Cidar 还是不错的,每天都有而且是无限量供应。
    寿司我咬了一口。
    米TM是半生的!这个米我还是从电饭煲里盛出来的!
    于是我愤怒地从书包里拿出我的 Camelbak。
    走到饮料机前打了一满瓶 Dr.Pepper 回宿舍写代码去了。
    El psy congroo.
    2. 玩
    我平时不太喜欢出去玩...
    每周有 Bus 几个小时到 NYC。
    周五 Collegetown 周围的酒吧什么会很疯狂,虽然自己一次也没去过...
    感觉娱乐的东西不多,或许是我就没去找娱乐的东西,嘛本来来这里就是安心学习的。
    3. 景色
    真的很漂亮。『Ithaca is gorgeous』,每个人都这么说。
    学校内有瀑布,不过太危险是不让去的。
    在 Collegetown 下面的瀑布下游是允许进入的。
    在那里呆一会,感觉心情就澄净了。
    具体不说太多了,之前照的图都不小心丢了。
    4. 学习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的几个答案都说压力大。
    上学期修了4门 CS,反正我觉得 CS 的课程压力不大啊。
    每次留一周交的 Assignment 基本2小时就搞定了。
    搞得我到后来不到 deadline 前两小时不开写了,不然一点动力都没。
    而且我大学前也没学过什么 CS 啊。
    其它学科我不知道,但就 CS 来说,Cornell 感觉上还是和 MIT,Stanford,CMU 有差距的...
    这个差距只能靠自己努力去弥补上去。
    去过一次 Career Fair,感觉吧...虽然可能没 Stanford 那么多的机会,但是机会还是大把大把地有,只要你努力就能争取到。
    看到有人贴了一篇王垠的博文...
    我好像从来不抄笔记...
    比起 Google 更想去 Github...如果两年后能进去一生无憾了...
    对 FB 无爱,虽然 React 我很喜欢,但是我讨厌 FB 这个东西,就算 FB 给我 offer 我也不去。
    其余的课程来说,范围很广很广。
    什么骑马啊...调酒啊...
    还有专门为猴孩子开的 PE 1657 - Tree Climbing 啊...
    然后如果想学一点其它专业的入门课,感觉老师都很厉害的样子...
    总之就是想学什么都找的到。Any person...any study 嘛。
    5. 叨叨
    嘛,只剩下两年多了,感觉时间过得好快。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计划计划,多修一修看上去很有意思的课。
    去参加参加一些看上去有意思的活动吧,比如 underwater hockey。
    对 GPA 不要太执着,有一个好的心态。
    每周要抽时间去跑跑步,这么好的景色不跑浪费了。
    争取做出几个像样的 app。
    感觉另一个答案里的 motivated enough 很赞。
    Cornell 是一个只要你 motivated enough 就能变得很成功的地方。
    无责任转发,仅限计算机方面
    王垠:《我和权威的故事》康奈尔部分:

    Cornell
  可是权威和名气的威力还是很大的。虽然 Knuth 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不再处于“垄断地位”,世界上可以占据我心里那个位置的人和事物还很多。在离开清华之后我申请了美国的大学。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只有两所大学给了我 offer:Cornell 和 Indiana,而我竟然先后到了这两所大学就读。
  说实话,Indiana 给了我比 Cornell 更好的 offer。Cornell 给我的是一个 TA 的半工读职位,而 Indiana 给我的是一个不需要工作白拿钱的 fellowship。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搞明白 Cornell 这样的“牛校”怎么会给我这样的人 offer,GPA 一般,paper 很菜,而 Indiana 却是真正在乎我的。Indiana 的 fellowship 来自 GEB 的作者 Doug Hofstadter。他从 email 了解到我的处境和我渴求真知的愿望之后,毅然决定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写推荐信。后来我才发现那 fellowship 的资金也是他提供的。
  可是 Indiana 和 Hofstadter 的名气哪里能跟 Cornell 的号称 “CS 前五” 相比啊?Indiana 的 offer 晚来了几天。当收到 Indiana 的 offer 时,我已经接受了 Cornell。Hofstadter 很惊讶也很失望,因为他以为我一定会做他的学生,可是听说我接受了 Cornell 的 offer,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只隐约的记得他告诉我,学校的排名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名气和权威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它让我不去选择真正欣赏我并且能给我真知的人。有时候回想起来,我当时真的是在寻找真知吗?我明白什么叫做真知吗?
  Cornell 给了我什么呢?到现在想起来,它给我的东西恐怕只有教训,很多的教训。我在一篇老的博文里面提到过,Cornell 的学生一上课就抄笔记,一天到晚都在赶作业。可其实 Cornell 不只是爱抄笔记的学生的天堂,而且是崇拜权威者的天堂。即使你不是那么的崇拜权威,你不可避免的会被一群像朝圣者一样的人围在中间,在你耳边谈论某某人多么多么的牛。不管你向同学打听哪一个教授,得到的回答总是:“哇,他很牛的!” 然后你就去上了他的几节课,觉得不咋的嘛,可是人家就说那是因为你不理解他的价值。这种气氛我好像在另一个地方感觉到过呢?啊对了,那是在 Google。这样的气氛也许并不是偶然,Cornell 的大部分 PhD 同学当时的最大愿望,就是毕业后能去 Google 工作。当然,后来 Facebook 上升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值得一提的是,Indiana 其实是更有个性的地方。我在 Indiana 的同学们一般都把去 Google 工作作为最后的选择之一。有一次一个刚来不久的学生问,如何才能进入 Google 工作?有个老教授说,那个容易,Google 招收任何能做出他们题目的人!
    Cornell 的研究可以用“与时俱进”来形容,什么热门搞什么。当时 Facebook 和社交网络正在崛起,所以系里最热门的一个教授就是研究社交网络的。我去听过他几堂课,他用最容易的一些图论算法分析一些社交网络数据,然后得出一些“理论”。其中好些结论实在太显然了,我觉得根本不需要数据分析就能猜到,真是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可是 Facebook 名气之大,跟着这位教授必然有出路啦,再加上有人在耳边煽风点火,所以有好多的学生为做他的 PhD 挤破了头皮,被刷下来的就只好另投门路了。每次新来一个教授都会被吹捧上天,说是多么多么的聪明,甚至称为天才。然后就有一群的人去上他的课,试图做他的学生。结果人家每节课都是背对学生面朝黑板,写下一堆堆的公式和证明,一堂课总共就没回过几次头。下面的人当然就是狂抄笔记,有的人甚至带着录音笔,生怕漏掉一句话。上这样的课还不如干脆把板书打印出来让大家自己回家看。人多了竞争也就难免了。上课的同学们就开始勾心斗角,三国演义的战术都拿出来了。作业做不出来就来找你讨论,等你想讨论了就说自己也没做出来。没听懂偏要故作点头状,显得听懂了,让你觉得有压力。自己越是喜欢的教授就越是说他不咋的,扯淡,然后就自己去跟他。自己不喜欢的教授就告诉你他真是厉害啊,只可惜人家不要我。怎么感觉就跟皇帝的后宫差不多呢 ;-) 直到两年后我离开 Cornell 之前,还有好些同学因为没找到教授而焦头烂额。因为两年内没有找到导师的 PhD 学生,基本上等于必须退学。
  当我离开 Cornell 之后,有一位国内的学生给我发 email 套磁(从系里主页上找到我的地址),问我 Cornell 情况如何。我告诉他我都已经走人了,并且告诉了他我的感觉,一天到晚抄笔记赶作业之类的。然后又问我一个刚毕业的 PhD 的情况,我说他水平不咋的,博士论文我看过了,很扯淡,解决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他对我说的话有点惊讶,但还是将信将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在 visiting day 的时候专程去 Cornell 考察了一下。回去又给我 email,说见到好多牛人啊,大开眼界,哪里像你说的那么不堪。还说跟那位 PhD 的导师谈过话,真是世界级的牛人那,他的博士论文也是世界一流的。我就无话可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他去吧,哎。
  结果两年之后,我又收到这位同学的 email,说他在 Cornell 还没找到导师,走投无路了,问我有没有办法转学。

 

( 编辑:wangshun)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