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军事秘闻> 军事评论> 军史评论> > 正文
伊拉克战争:美国得到了什么
时间:2014-10-13 11:52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伊拉克战争发生至今已经十周年。对于如何来看这场战争,各种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这场战争在让美国饱受抨击、付出了众多士兵生命和曝出“虐囚”丑闻的同时,也让美国从伊拉克“捞”了不少的好处。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至今整10年。大多数国际问题专家都认为,这场战争非但没有提升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反而令美国国家利益受损。伊战爆发以来,超过15万名伊拉克人和4500多名美军士兵丧生,美国直接经济损失估计约为1万亿美元,有150万伊拉克人因为战乱和恐怖袭击而流离失所,伊拉克国内局势至今动荡不安。同时,由于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发动战争,丧失了国际道义,国际形象一落千丈,导致美国的国家软实力严重受损,连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认为伊战是一场“可以选择的战争”。
    客观而言,美国的十年伊战有得有失。虽然损失惨重,但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基本得以实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大战略利益得以保障。
    第一,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目标得以初步实现。控制大中东是美国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伊拉克东接伊朗,西邻叙利亚,处于中东阿拉伯世界的腹地,对美国而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奉行地区霸权主义的萨达姆肆意挑战美国在中东的重大利益,为此美国对萨达姆政权一直是除之而后快。美国通过发动1991年海湾战争迫使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在十年前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开战的初始目的就是除掉伊拉克时任总统萨达姆姆侯赛因,毁掉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后在阿拉伯世界扶植一个亲西方的新政府。现在看来,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开战借口是无稽之谈。但是美国通过伊战已经将伊拉克改造为美国的军事重镇和战略支点。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指出,美国已经将新伊拉克打造成其在中东的另一个军事盟国,使美国的军事渗透与存在在阿拉伯一伊斯兰腹地实现了系统化、一体化和长期化。美国占领伊拉克伊始,便开始了在军事、民事和行政层面改造和控制伊拉克的进程。美国不仅派大量专家和顾问进驻伊拉克核心权力部门,还在巴格达和巴士拉建造了超大规模的大使馆和领事馆,伊拉克的政治、军事、安全乃至经济命脉都掌控在美国手中。
    同时,借助两场针对萨达姆政权的战争,美国将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多个阿拉伯国家掌握在自己手里,不仅与其签署军事合作条约,建立美国军事基地,甚至将美国的中央海军司令部和第五舰队总部落户巴林。当前,随着伊拉克日益转变为一个依附性亲美国家,美国在中东腹地找到新的战略立足点,一条包括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在内的战略弧线正在形成,由此使美国有可能在这一巨大“战略断裂带”上重建当年类似“巴格达条约组织”那样的亲美联盟。除了伊朗和叙利亚两个“刺头”外,借助伊拉克战争,美国基本将中东地区打造成了可靠的后方,因此奥巴马政府才提出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集中精力对付快速崛起的中国。
    第二,美国牢牢掌控着伊拉克及中东的安全主导权。伊拉克目前安全局势尽管动荡不定,但是美国通过政治军事部署牢牢掌控着伊拉克国内的安全局势。英国简氏防务报告称,美国政府自2003年以来投入192亿美元用于培训和武装35万伊拉克政府军队和警察。2011年年底,美国从伊拉克撤出全部15万人作战部队后,约80万伊安全部队全面接管国内安全事务。当然,美军“作战部队”最终撤离伊拉克并非美军作战行动的终结,甚至只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美国还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如美国当前在伊拉克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拥有1.5万人的大使馆,美军将在巴格达保留足够规模的武装部队,用以保护美国驻伊使馆和人员的安全,而且凭借美国全球超强的军事投送力量,如果伊拉克局势需要,周边美军随时可以重新返回伊拉克执行作战任务。
    中东地区的安全格局主要体现为阿以冲突。自1948年巴勒斯坦分治以来,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对抗是半个多世纪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萨达姆政权以及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这两个最坚定的反美、反以政权的消失,不仅使巴勒斯坦失去了最大的外部支持,也大大削弱了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力量,使阿以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美国动辄以反恐名义打压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的中东铁杆盟友以色列的生存与安全环境得到空前改善,美国则取得了中东地区安全的主导权。美国目前将伊朗视为中东安全的最大障碍,2013年2月美国扩大了针对伊朗的制裁,旨在收紧伊朗通过石油获得的资金,希望最终迫使伊朗“弃核”。
    第三,美国成功在中东推广其价值观。自二战结束后,美国一直有“输出民主”的传统,伊拉克就是美国“大中东计划”的拼图之一。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一个深层目的,就是彻底瓦解以萨达姆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推广美国的价值观。开战之前,小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了民选的亲美政府,终结了伊拉克复兴党多年的统治,重构了伊拉克政治与社会生态格局。伊拉克由原来的共和国通过全民公决形式确立为联邦制国家。伊拉克战争之前,逊尼派长期位于权力中心,而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则受到打压。战争之后,伊拉克的权力结构发生逆转,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步入权力中心,改变了伊拉克数百年来逊尼派少数居于垄断和统治地位的权力结构。伊拉克在2003年成立了临时管理委员会,2004年成立临时政府,2005年举行首次全国议会选举,2006年成立正式政府,伊拉克政治进程逐步推进,不仅基本完成了预定步骤,而且民众的参政热情也明显增强。2009年1月,伊拉克还进行了首次地方议会选举,并能正常运作。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伊拉克“民主政治”框架从无到有,完成了西方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走过的道路。在“伊拉克效应”带动下,加之美国不断在中东推广和鼓吹其“普世价值”,巴勒斯坦、黎巴嫩、沙特、埃及等国先后在民众抗议及国内骚乱的重压下举行总统、议会或地方选举,许多人将之称为“阿拉伯之春”。
    第四,美国有效维护了美国在中东的经济利益。据美联社报道,伊战近十年来,美国斥资600亿美元用于伊拉克战后重建,平均每天花费超过1500万美元。当前,伊拉克经济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0年来伊拉克的整体经济状况逐渐好转,2012年更是达到了 9%的增长率,当年大批逃离家园的战争难民逐步返乡,2003年后伊拉克国内手机用户翻了125倍,互联网接入数量从 4500飙升至 1600万,伊拉克经济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伊拉克经济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石油收入大约占伊拉克国内生产总值的70%、财政收入的95%,伊拉克战后石油业发展迅速,目前日石油出口已达220多万桶,是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伊战结束谈话称伊拉克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速将超越中国和印度。
    通过伊战,无论是从地缘结构还是从能源供应的角度看,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中东及其丰富油气资源的掌控。众所周知,伊拉克石油储量为1120亿桶,居世界第二。另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在伊西部沙漠下还埋藏着 2200亿桶的石油,如果这一推测属实,伊拉克石油储量将超过沙特,跃居世界第一。伊拉克2007年通过了《石油天然气法》,依据此法,美国等西方石油巨头将获得 30年开采伊拉克石油的合同。在开始阶段,西方石油公司可分得该国石油收入的60%—70%,直至收回成本,此后还可得到伊拉克20%的石油收入,这项法案意味着美国可以控制一半以上的中东石油。
    伊拉克战争给美国和中东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使美国在中东攫取了丰厚的战略利益。当前的中东和伊拉克还有许多乱象,导致民众疾苦甚至生灵涂炭。但是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只是在涉及其切身利益时才会真正干涉和介入,因为中东区域内一定程度上可控的混乱局面恰恰符合美国浑水摸鱼的行事风格。
( 编辑:wangshun)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