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政坛轶闻> 政坛老故事> 重大事件> > 正文
华尔街大股灾
时间:2013-09-13 10:59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1929年华尔街股灾又称大股灾(Great Crash)及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以牵连层面和持续时间而言,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股灾。后世亦多以“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及“黑色星期二”来形容华尔街股灾,这是因为股市崩盘并非起迄于一日之内的事,所以这四个别称也是合适的。华尔街股灾最先于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发生,但股市的暴跌却到10月28日星期一及10月29日星期二才真正爆发。这次股灾不单提早为经济衰退敲响警号,亦标志着美国及全球广泛地区步入持久的大萧条。至于华尔街股市在股灾发生后,股市急跌的情况持续了一个月。
    在华尔街股灾爆发前,美国经历了所谓“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 人们普遍不理会投机买卖的风险,憧憬股市将会再创新高,并过著奢华的富贵生活。就在股灾发生前夕,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甚至立下名言,宣称“股价已经立足于像永恒的高地上”(Stock prices have reached what looks like a permanently high plateau)。 可是,这种乐观的态度,连带人们从牛市获得的丰厚利润,却通通在“黑色星期四”以后化为乌有。在当天,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价率先急跌,随后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暴跌,持续一个月方才止息。
      
 
    1929年10月的股灾,还伴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从1925年的顶峰走进下坡。一连串的事件和因素最终促成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不单止美国,世上主要奉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国家经济,均受到相当严峻的冲击。
    其实在华尔街股灾发生前的一段日子,股票市场已处于大幅波动。市场上不时出现大手卖出股票的情况,间中却又见到股市短暂上扬和复苏。经济学家及作家裘德·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后来曾对此作出研究,认为这些波动与国会当时正辩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有关。 至于股灾发生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度在1929年11月至12月及1930年初有短暂回升的迹象,可是此后股市再进一步急泻,到1932年更成了大熊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932年7月8日跌至20世纪纪录上的最低点,一直到20多年后的1954年11月23日,道指才重上1929年前的水平。
    早在1923年至1929年间,由于交投异常活跃的关系,道指上涨达五倍,并于1929年9月3日升至最高峰的381.17点。 但及后股市连跌一个月,道指一度蒸发17%。踏入10月初,道指再见起色,超过一半在上月损手的股民赚回亏蚀,然而,股市随后再现跌势,跌势在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更有加剧迹象,当天股市交投量创下破当时纪录的1,290万股。
    在10月24日下午一时,华尔街的主要银行家开会商讨办法消除股市连跌引起的公众恐慌。 与会者包括摩根银行的署理主席托马斯·W·拉蒙特(Thomas W. Lamont)、大通国家银行主席艾伯特·维京(Albert Wiggin)、及纽约全国花旗银行主席查尔斯·E·米切尔(Charles E. Mitchell)。会后他们决定以纽约股票交易所副主席理查·惠特尼(Richard Whitney)代为出手。在得到银行家的支持下,惠特尼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水平买入大量美国钢铁公司股份。在股民继续抱观望态度的情况下,他再以类似的手法买入大批蓝筹股。惠特尼的救市手法与解决1907年恐慌(Panic of 1907)的手法类近,而他亦成功遏止了当天股市进一步的跌势,可是他的措施只带来暂时性成效。
      
 
    周末过后,股市狂跌成为全美国的新闻头条。在10月28日“黑色星期一”, 市场上更多投资者决定离场,一日内使道指急跌大约13%。翌日,即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交股量多达1,600万股, 这个交易量要到近40年后的1968年才被超越。 经济学家及作家理查·M·萨斯曼(Richard M. Salsman)曾谓在10月29日,尽管市场谣传指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不会否决等候国会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草案》,但股市依旧加剧暴跌。 当日商界巨富如威廉·C·杜兰特(William C. Durant)和洛克菲勒家族等等相继高调大手入市,企图稳住公众对市场的信心,但这些努力以失败收场。道指在10月29日以再多跌12%告终,由于交投过多,报价机要一直运作至当晚7时45分。总括而言,市场在10月29日一天损失140亿美元,而整个星期的累计损失则高达300亿美元。
 
( 编辑:Yang)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