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科技前沿> 最新发现> 科技> > 正文
语音机器人的语言困局(一)
时间:2014-08-22 16:58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教机器说话,是我们怀揣数十年的一个梦想。但首先要弄明白,有关语言的知识,我们究竟是如何获得的。
 

 
    世界上首台会交谈的机器人Sulla是聊天高手,能讲整整四种语言,其功夫之纯熟,令每一位到她所诞生的实验室参观的访客难以相信她竟不是真人。
    其实Sulla也不是真正的机器人,而是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Carel Capek)1921年撰写的科幻剧《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缩写为R.U.R)中的一位角色。该剧首次引入了“机器人”(robot)这个专业词汇。这是会交谈的机器人的首次亮相,此后它们似乎就满世界探头探脑,跃跃欲试,而不仅仅是出现在科幻小说中。 
    几乎是现代计算机刚一发明出来,研究人员就开始考虑如何为电脑编程,以使其能够运用语言。1950年,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阿兰•M•图灵(Alan M. Turing)预言,到20世纪末时,机器人将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英语,以至于出现人机难辨的局面(后来人们就把判断机器是否达到这一水平的测试称为“图灵测试”)。4年后,美国乔治敦大学与IBM公司的科学家联手推出了701翻译机,成功地以每秒两行半的速度,将60个俄文句子翻成了英文,致使构想出该翻译机所用方法的研究人员利昂•多斯特尔(Leon Dostert)自信满满地宣称,流利的电子翻译机“顶多五年,说不定三年”就会问世了。
    岂料,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等待。经历了一波又一波乐观的预言,紧跟着的是一次又一次凄凉的挫折这样的轮回之后,不得不承认,完全够格的交谈机器人现在似乎同20世纪中期其他那些异想天开的预言(诸如建设海底城市、向火星移民等)一样离我们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现在我们追求交谈机器人的欲望更加强烈,因为我们迫切想抛掉键盘这个同数码工具和日益袖珍的电子产品打交道的界面。
    近年来,人工语音研究的成果有喜有忧,喜的是若干机器理解语言的能力达到相当水平,可以干点有用的事了(例如谷歌翻译以及你致电客服时听到的自动语音回复),忧的是我们仍然要面对此项技术的种种短板,以及它容易发生严重故障的事实(例子还是谷歌翻译以及你致电客服时听到的自动语音回复)。还有些项目则尝试通过互联网上民间参与的众包方式来克服这些不足,这样我们兴许会更加了解我们是如何选择用词的。
    但技术并不是唯一的问题,甚至也不是最大的问题:实践证明,解读语言的奥秘,其难度之大远超任何人的想象。我们能够搞定诸如从一个单词的多种意义中,选择正合要求的那个意义之类的任务,这种本领其实是人类数百万年进化的产物。我们做这些事时不必知道是如何做的,更不必知道如何把这种本领传授给人造的机器。事实上,当科学家在尝试概括地表述语法,并仔细梳理出类似词汇之间的微妙差别时,他们就逐渐明白语言的意义往往是难以捉摸的,而语言的结构即使对于已经熟练掌握了语言的人类来说也是一个难解之谜。
  
  
  
  
 
( 编辑:wangshun)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4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