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美国文化> 新闻出版> 杂志大全> > 正文
杂志 彭博商业周刊
时间:2014-01-06 14:28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是美国著名的的商业性杂志。最早于1929年开始出版。曾经由美国纽约的著名出版商麦格劳·希尔公司(McGraw-Hill)出版发行。2009年末,彭博新闻社买下了该杂志,并更名为《彭博商业周刊》。
    自1988年起,《商业周刊》每年发表美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排行榜。最近,《商业周刊》每年也发表美国大学商业院本科的排名。
 
Bloomberg Businessweek
总编辑 Josh Tyrangiel
类别 财经商业
发行周期 周刊
发行量 917,568[1]
首发日期 1929
公司 彭博新闻社
总部所在地 New York City, United States
语言 English
网站 businessweek.com
ISSN  

    《商业周刊》是全球最大的商业杂志。每周发行量达120万本,读者人数超过560万人。美国《商业周刊》提供深入独到的见解和细致详尽的信息,帮助专业人士在商业、财务及事业发展方面作出更明智的决定。通过美国《商业周刊》的报道,读者能掌握财经大事、金融趋势和预测、科技应用等的最新动向。因此它是许多商业巨子的必读之物.《商业周刊》的读者群包括高层政府官员,以及制造业、通讯业、银行业、金融业的精英。   
    商业周刊》 - 发布排名
    《商业周刊》最佳商学院(MBA)排名

 

    自1988年开始,商业周刊的排名每两年评定一次。美国新闻周刊、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也评定排名,但商业周刊最有参考价值。商业周刊的排名评定因素有:商学院学生对学校教课的满意度、公司对学生的评定、以及学院教授的学术水平等。
    《商业周刊》50强排名
    “商业周刊50强”的评选对象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关企业。根据企业最近12个月内和最近3年内的产品销量、纯利增幅、长期利润预期、股票预期及债务比率等10项指标,《商业周刊》给出入选企业的综合表现评价。排名的依据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过去三年中该公司资本的平均回报率和销售额增长速度;第二是将该公司与同行业其它公司进行比较,筛选出绩佳公司。
    《商业周刊》全球顶级品牌100强排名 
    要入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企业必须有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自于国外市场,并对外公开营销和财务数据。
    《商业周刊》全球企业1200强
    《商业周刊》全球IT百大
    《商业周刊》最佳概念车排行
    《商业周刊》亚洲50强排名
    《商业周刊》年度最佳雇主排名
    《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公司排行
    《商业周刊》世界慈善家大排名
    《商业周刊》“亚洲之星”排名
    《商业周刊》中国20大品牌排名
    《商业周刊》最佳Blogging Tools排名
    《商业周刊》新兴市场200强排名
    《商业周刊》年度全球25名管理精英
    《商业周刊》 - 发展综述

    《商业周刊》创刊于1929年,由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出版,创始人名为盾姆斯•麦格劳。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现任总编为斯蒂芬•谢波德。《商业周刊》出版了几种不同的版本,如美国版、亚洲版、欧洲版、国际版等。目前,《商业周刊》的发行量达115万份,有530万名读者,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商业周刊》是许多商业巨子的必读之物,它不仅提供最新的商业信息,更是权威性的资料来源,为瞬息万变的经贸界提供资深人士的评论与分析。《商业周刊》的读者群包括高层政府官员,以及制造业、通讯业、银行业、金融业的精英。
    《商业周刊》在世界各地拥有250多位专业记者,他们为《商业周刊》建立起快速健全的信息网络,并在全球24个办公点进行编辑工作,为读者提供投资股票所需的重要知识;并帮助公司运用最适当的现代科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  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由于经验丰富,报道行业广泛,吸引了许多高层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士。《商业周刊》的订阅者中,96%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其中59%是高层管理人员。
    作为全球发行的商业期刊,《商业周刊》的报道内容紧紧围绕着“商业与经济”这一核心,以专业的眼光、多面的视角,透视全球商界的风云变幻和世界经济的潮起潮落。它立足于本国,同时也重视对全球化体系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报道;它研究经济现实,揭示和剖析商业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做出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推断,为商界和经济学界所关注。
    《商业周刊》 - 内容特色

    从栏目设置看,《商业周刊》的内容分为三类:
    (1)公司与经营。包括封面故事、特别报道、公司、管理、营销、公司记分牌等;
    (2)分析与评论。包括经济观点、经济趋势、商业嘹望、新闻分析与评论、华尔街内、本周商务等;
    (3)行业新闻。包括电子商务/小型商业、工业管理、工业透视、信息技术、科学与技术、金融、法律事务、体育商务、传媒、娱乐、能源等;
    (4)咨询服务。包括《商业周刊》投资者、Barker投资组合、本周数据、共同基金记分牌等。

《商业周刊》在内容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始终围绕商业这个中心。 
    封面故事是杂志的眼睛,也是宣传推广的重中之重。封面故事的内容,可以反映一本杂志的品位和质量。有些学者曾对《商业周刊》2000年下半年和2001年全年共76期杂志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每一篇封面故事都与“商业与经济”这个核心内容直接或间接相关。
    如2003年上半年的几期封面,依次为《电子商务惊喜》 、 《商业周刊50佳企业》 、《LINUX的崛起》、《蹒跚复苏》、 《科技东进》等,无一不与“商业与经济”相关,并且非常凸现其高科技特色。
    第二,关注经济热点、突发事件。
    《商业周刊》的报道大都以商业领域内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最新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内容。当遇有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发生时.报道的注意力会及时转向国内国际的最新热点。
    如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商业周刊》以非常快的速度组织了一组重点报道。这组报道由七篇文章组成。其中, 《战争行动》 (2001年9月24日)是《商业周刊》对这一突发事件的首篇重点报道。它以美国总统布什于9月12日在国家安全会议上的讲话中,把这次恐怖袭击称为“战争行动”为题,将此次惨剧同60年前的“珍珠港事件”相提并论,指出这次恐怖活动是对美国国民心理和国家安全的一次沉重打击。 《恐怖时期的个人隐私》 (2001年11月5日)则是针对处在非常时期的美国人民即将面临的,保护个人隐私将为保障国家安全让路为主要内容的一篇报道。
除了上述两篇报道外,其余几篇文章或是对“9•11”事件后美国和世界经济的报道与分析,或是选取一个在这次袭击事件中遭受巨大打击的公司或城市来讲述它们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发展前景。另外,还有一篇是就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被推翻发表的评论《自由》(2001年12月3日)。
    第三,注重新闻报道的持续性。
    《商业周刊》不仅对发生在某一时点上的具体事件进行适时报道,从纵向上看,其报道还长期、持续地反映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审视其中出现的问题。这体现了这本杂志的专业性视角和勇于探索的胆识。
    如自2001年9月24日起,《商业周刊》发表了数篇针对“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国内人民的反应和分析美国可能产生的国家政策变动的文章。对由于政府将政策重心和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军事和国防,美国经济发展是否会因此更加“缺血”,从而陷入更深的衰退,甚至一蹶不振表示担忧。
     第四,注重与读者的互动。
    《商业周刊》重视用刊登读者心得和读者来信的办法与读者进行沟通,同时,在报道内容上尽量贴近大众,做他们的投资和理财顾问,服务于大众经济生活。
    《商业周刊》在每年年中和年末,会推出投资指南和投资形势展望性质的大型报道。如2000年6月28日的《年中投资指南》和2001年7月2日的《指导你精明地投资》 。
    《商业周刊》 - 进军中国  
    1986年,一本名叫《国际商业与管理》的杂志在中国创刊。人们也许对封面上这一行字并不在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合作出版”。而麦格劳•希尔公司正是《商业周刊》的母公司,2000年,《国际商业与管理》正式更名为《商业周刊(中文版)》,依然是月刊。 
    《商业周刊(中文版)》,从北美版和国际版内精选文稿,为中国管理阶层提供新颖独特的管理知识、市场趋势及科技发展信息。目前,该杂志的发行量已达到九万份。
    《商业周刊(中文版)》内容主要选译自原版文章,旨在传播和介绍世界经贸、投资、金融、营销、科技和新兴产业、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权威信息。它有助于决策者掌握市场行晴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管理人员、经济贸易界人士、师生学者等各界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
    《商业周刊(中文版)》社长严卫京表示,该杂志走的是“广告经营之路”。确实,翻开这本杂志,宝马、奥迪、诺基亚、IBM、西门子、商务通、摩托罗拉等公司的彩页广告扑面而来。现在,《商业周刊(中文版)》的广告价格一页卖到九万多元人民币。
    《商业周刊》 - 眺望全球

    “为这本有78年历史的世界领先商业杂志感到骄傲。我们尤其自豪的是《商业周刊》的读者群持续增长,现在已经达到每周480万读者。但是我们生活在你的世界---个充满着时间压力、全球竞争、信息过量和持续挑战的世界。跟你一样,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商业周刊》主编史蒂夫?艾德勒在今年新改版杂志的“编辑手语”中这样说道。
    10月11日,《商业周刊》用了18个月进行了广泛市场调查后,从编辑内容到版面设计进行了全新改版,这本被誉为美国财经杂志“三剑客”之一的《商业周刊》再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21年前,一本名叫《国际商业与管理》的杂志在中国创刊(2000年,正式更名为《商业周刊(中文版)》),当时封面上的一行字也许人们并不在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合作出版。麦格劳?希尔正是《商业周刊》的母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即后来的中国商务出版社,二者的合作使得《商业周刊(中文版)》成为我国唯一获得官方许可的国际商业杂志。
    历经20余载,《商业周刊(中国版)》在中国的发行量从2.5万增加到14万左右;从最初摘选国际各版本内容,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本有自己独立观点的杂志,它为中国读者提供超过25%的本土编辑内容,还有大量的特别报道。《商业周刊》副总裁、国际业务总经理麦克尔?泰德曼先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商业周刊》中文版会越来越增加本土化的内容,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读者提供一个全球化的视野。”
    中国目前是《商业周刊》最大的海外市场,21年的发展历程也为《商业周刊(中文版)》在中国的继续发展带来了信心。麦格劳?希尔集团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哈诺德?麦格劳三世这样说道:“中国市场生机勃勃,我们愿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以集团雄厚的实力服务于中国金融、教育和商业信息市场。我们相信中国的未来,相信我们可以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相信我们与中国发展的互惠前景。”
    环球视野看商业
    《商业周刊》的内容紧紧围绕“商业与经济”这一核心,以专业的眼光、多面的视角,透视全球商界的风云变幻和世界经济的潮起潮落。它立足本国,同时也重视对全球化体系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报道,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做出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推断。有学者曾对《商业周刊》2000年下半年和2001年全年共76期杂志进行调查,几乎每篇封面故事都与“商业与经济”这个核心内容直接或间接相关。
    关注经济热点和突发事件也是《商业周刊》一贯坚守的原则,只不过它的侧重点是在商业方面。《洛杉矶经营报》曾有言:“《商业周刊》有火力……它依靠对新闻事件的快速反应而著名……”。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商业周刊》以非常快的速度组织了一组重点报道。自2001年9月24日,《商业周刊》又发表了数篇针对“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国内人民的反应和分析美国可能产生的国家政策变动的文章。杂志的专业视角和勇于探索的胆识在此得以体现。
    2005年《商业周刊》获得“海外新闻协会奖”,并在伦敦举行的“世界领导力论坛”上获得“年度商业新闻人士奖”的“年度最佳杂志类”奖。2006年,《商业周刊》的封面文章“中国和印度”获得“商业特写类”Deadline Club奖,以及另外三项纽约新闻俱乐部奖。
    《商业周刊》几十年发展经久不衰,成为世界领域内财经类杂志的佼佼者。对此,泰德曼先生一语中的:“我们相信内容为王,相比一些其他的商业类杂志,我们的内容更加全球化和全面,更多的是从全球的视野为读者提供资讯和思考。”《商业周刊》有着广泛和优秀的编辑团队,除了总部纽约的70名采编人员以外,在美国其他地区还有9个通讯站的27名记者,以及10个通讯站的16名驻外记者(包括北京、法兰克福、香港、韩国、印度、伦敦、墨西哥、莫斯科、巴黎和东京),他们时刻关注着世界领域内发生的商业与经济事件。
    品牌活动塑造品牌杂志

    几经风云变幻,历史沉浮,《商业周刊》以其独特的定位,走广告经营和品牌活动之路,塑造了精品杂志,收获了价值连城的品牌。
    《商业周刊》每两年评选“25所最佳商学院”,还有“年度顶尖经理25”、“全美企业1000强”、“全球企业1000强”排行榜。除此之外,《商业周刊》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定制活动,尤其是在纽约、伦敦和北京的旗舰活动,颇受人们关注,如2007年11月6日于北京刚刚举办的“第十一届CEO年会”,汇聚全球一流的首席执行官,对至关重要的商业话题提供及时深入的分析探讨。
    麦克尔 泰德曼先生说:“我们的排行榜并不多,因为我们觉得如果仅仅追求数量的话,排行榜的价值就会下降,这些排行榜是通过大量的调查得出的。和其他的排行榜相比,我们有自己的《商业周刊》50强,这些能够入围50强的公司我们都有一定的要求,它具有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些公司的排名。”
    这些品牌活动塑造出了品牌杂志,杂志的品牌又为其带来了可观的广告收益。翻看《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杂志,宝马、奥迪、诺基亚、IBM、西门子、商务通、摩托罗拉等公司的彩页广告扑面而来,据麦克尔?泰德曼先生介绍,目前杂志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来源于印刷版本的广告。
    网络时代,活力依旧 
    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商业周刊》总部,在其办公楼的43层和45层分别是杂志记者、编辑和网络记者、编辑,这向我们昭示着一个以杂志为基础的平台正在新世纪的网络时代悄然启航。“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网络记者和编辑在做博客和播客的工作,也有电视脱口秀的节目制作。杂志帮助我们建立了业界影响力,有助于成为一个多媒体的平台,但是这并不影响杂志本身的影响力和发行量。”《商业周刊》的助理编辑爱米?达克这样说道。
    在全球纸质媒体受到新媒体冲击的背景下,《商业周刊》将网络快捷、方便的优势为我所用,网络与纸媒的互动带来了双赢。麦克尔?泰德曼先生说,目前网站收入虽不占总收入的主要部分,但其增长是很快的。在不同的地区网站收入所占份额也有所不同,大约在20%~40%之间。获奖无数的《商业周刊》网站最初于1994年12月在“美国在线”上推出,后于1996年8月独立拥有了自己的全球互联网域名。《商业周刊》网站提供独一无二的内容,全网站10个频道,涉及商业和金融新闻。
    泰德曼先生介绍,《商业周刊》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靠增加点击量来吸引广告,网站有7000多万的点击量和700万左右的唯一用户数。网站除了集合其他媒体的相关信息外,还充分利用麦格劳?希尔集团内部的资源为我所用,集团下属的标准普尔为其提供三十多万家上市公司的资料,这部分资料是经常更新的,其中包括这些公司的新闻,当然,这些公司的年报和经营数据等更有助于增加点击量。泰德曼先生进一步表示,现在网站内容除了极少的一部分仅向付费的印刷版读者开放外,其余都是免费的,以方便读者浏览。

 

( 编辑:Paris)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