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美国娱乐> 名片大观> 票房之王> > 正文
驯龙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时间:2013-05-18 16:29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剧情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还没有被浇筑成钢铁丛林,当科技还没有发达到所向披靡,北欧大地上的主人,是以狩猎、捕鱼为主要生计的游牧维京人。太阳东升西落,强壮、高大的维京海盗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过着快乐惬意的生活。可就像现代人会被苍蝇、蚊子、老鼠、臭虫这些可恶的家伙打扰一样,威胁维京人的也有烦心的“害虫”——龙。那些飞天喷火、尖牙利齿的巨龙的侵犯,让维京海盗寝食难安。于是,一代又一代的海盗首领们带着部落子民,和飞龙誓死大战。 
    如果说希卡普(杰伊•布鲁切尔)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每一代都是屠龙英雄,那么身为海盗统领(杰拉德•巴特勒)之子的他,实在是丝毫没能继承家族的优秀血统。这个不争气的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连蚂蚁都不敢踩死,全身上下就找不出一点海盗的风骨。光看他瘦弱矮小的体型,他做梦都想成为伟大维京海盗的“远大志向”总是换来同伴的嘲笑。 
    当喷着烈焰的飞禽走兽又一次袭击维京人的住地,连他帮忙的铁匠铺的师傅都劝他躲远一些。 
    小希卡普偏不信邪。没有六块腹肌,他的聪明头脑就是最厉害的武器。自己打造出了一尊捕龙索之后,他偷偷带着器具,准备做第一个用机器打死龙的人。说来也巧,他三脚猫的功夫还真歪打正着打到了夜煞,但没有人相信他打中了龙。失望的他独自一人去丛林中寻找夜煞的身影,当他看到倒在地上的夜煞时,还差点没把他吓得尿裤子。鼓起勇气,提起尖刀,希卡普硬着心肠准备一刀就结束这只被绳索缚住的龙的性命。可当看到夜煞恐惧的眼神,他本来就不坚定的勇气瞬间消失。他割断缚龙的绳索,还战战兢兢地喂它吃鱼,和它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友谊,并且发现其实龙的本性纯良热情,完全可以驯服,只是因为一只强大恶龙的原因才来袭击人类。可当统领的爸爸﹑和蔼可亲的师傅和他喜欢的小女孩艾丝特蕾德(亚美莉卡•费雷拉)都不这么认为。人龙激战即将开始,小希卡普能及时阻止这场完全没必要的争斗么?
    网友评论
    好莱坞当今的配乐台柱之一——约翰鲍威尔(John Powell)为动画片创作的配乐素来有口皆碑,从早年的《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夺宝黄金城》(Road to El Dorado),《小鸡快跑》(Chken Run)、《怪物史莱克》(Shrek)......到近几年的《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闪电狗》(Bolt)、《冰河世纪3》(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无一不是让人获得听觉快感的佳作。在新完成的《驯龙记》(How to Train Your Dragon)中,约翰可以说淋漓尽致地发挥出了他个人在创作方面的优点,实现了截至目前他个人最完美的一部作品。可见有时扬长避短,而不刻意追求什么所谓新鲜噱头未必是件坏事。从影片一开场,我们已经能看到约翰昔日作品中的诸多令人拍案的亮点,以更为成熟的质地与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开场曲《这就是贝克岛》(This Is Berk)融合了《怪物史莱克》和《功夫熊猫》的引子乐章在叙事构架上的优点,营造出循序渐进的铺陈和急转直下的切换交相辉映的戏剧落差效果,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如果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这段开场曲无疑为整个影片的配乐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有力的亢奋基调,使得每分每秒都给人带来一种难言的爽快感。
    和前年的《功夫熊猫》一样,富有典型地域色彩的音乐元素运用是《驯龙记》的配乐一个最令人称道的优点。为了营造出故事本身应有的维京文化背景,约翰还运用了不少居尔特民间音乐元素,而第一次在影片中对配乐中的这种居尔特音乐元素产生非常强烈的存在感,是主人公和一种同龄人首次进入训练唱参加降龙术训练一幕时所用的曲子《降龙训练》。带有浓郁居尔特风味的风笛进一步弥漫着古老欧陆的风情,放在动作段落中听来更是格外慷慨,令人血脉贲张。
    对任何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说,创作有时不仅是一个工作,它还会是一种习惯,电影配乐作曲家当然也不例外。这种习惯不仅体现在一段时间不写就会有手痒痒的感觉,更体现在一种作品整体质感的延续性上。一部《功夫熊猫》,让约翰拿捏出了道地的中式管弦乐语汇风格,而这种听来有些好大喜功的求宏视角,在这部《驯龙记》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开场的第一段动作重头戏乐章《龙之战》(Dragon Battle),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红色娘子军》、《海港》之类中式管弦乐作品那种恢宏瑰丽到近乎夸张程度的号角在这段乐曲中有极为精湛的还魂。
    12年前,已故电影配乐大师的杰瑞戈德史密斯为《花木兰》雪原战匈奴场面营造的铜管乐,也是因为捕捉到这种中式管弦乐特有的大跃进式质感风味,而使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比照这段《匈奴进攻》(The Huns Attack),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深入钻研中式原创管弦乐那种一贯的“埋头苦干”的风味所留下的成果。而这种在儿时的广播体操音乐或《运动员进行曲》中常听到的调调也是杰瑞的另外两部代表作——《马萨达要塞》(Masada)和《巴内比琼斯》(Barnabe Jone)赢尽口碑的魅力所在。言归正传,正是这种中式管弦乐原创作品喜欢采用的昂扬奋进式基调,成就了《驯龙记》所需的那种积极向上的主体音乐空间,使得整个电影看来听来都绝无闷局,保持着高度的亢奋感和清醒感。很明显,上次约翰为创作《功夫熊猫》而做的功课这次并没有随着时间打水漂,而是进一步被发扬光大了。
    作为一种工业模式,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从很早开始就有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模版,这部《驯龙记》和上次的《功夫熊猫》表面上看起来讲的是不同的故事,但是细细体会一下,不难发现两者其实公用的是同一套故事模式,甚至在配乐上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割裂的基因质感联系,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尝试找到突破口的段落所用的配乐。
( 编辑:佳佳)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