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军事秘闻> 军史故事> 朝鲜战争> > 正文
朝鲜战争战俘趣事:为谁更强美英战俘争吵不休
时间:2013-12-02 16:28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联合多国部队出兵干涉。1950年10月19日,我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辑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
  入朝后,我被分配在五十军警卫营三连当警卫,该连负责警卫军政治部。在第三次战役中,军政治部收容了500多个战俘,需往后方转送。营党支部决定把押送俘虏的任务交给我们三连,并再三叮嘱要圆满完成任务。战争是残酷的,在朝鲜停战前的日日夜夜,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在押解战俘的13天里,遇到的许多事情却使我得到放松。如今人已老矣,品味往昔战争岁月,在朝鲜押送战俘那13个日日夜夜,就像发生在昨天,是那样的历历在目。
  美、英俘虏互不相让
     押送战俘,这可是一项光荣的任务。这次押送的战俘有500多人,国籍很复杂,分别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土耳其和新西兰等国,是名副其实的“联合国军”。其中以美俘最多,占一半左右。
    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把战俘按国籍、语种编班,指定军衔最高者为头。这方法本来挺好,可惜美、英混编班经常吵闹,常常引起战俘队伍的躁动。原来,班头美军上尉吉尔邦,很是自高自大,对英俘有些颐指气使,而英俘受不了美俘这种傲慢的样子,常常争吵,互不相让。
  一天傍晚,我在美、英战俘关押室外面站岗,可关押室内喧哗声声,吵得旁边其他关押室的战俘无法休息。我便叫来翻译。翻译告诉我说,关押室里的战俘正在评论步兵武器的优劣,美俘夸其卡宾枪携带轻便,射速快,杀伤面大。英俘则不以为然,认为英制30步枪枪身长,精度高,可以远距离精确射击。如是此长彼短,互不相让。后来又论及指挥得失,从当前战役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俘举出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英俘则抬出蒙哥马利元帅,争得面红耳赤,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战俘身份。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马上把情况报告张连长,张连长非常重视,当即撤销美英混编班,分别与澳大利亚班重新组合,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
  事后,我专门为此事请教翻译:“听说美、英军人都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如何竟像小孩一样在嘴上争强好胜?”
  翻译笑嘻嘻地对我说:“这你就不懂了。美国人傲慢,英国人矜持。刚才这场争论,就正好反映了他们各自国家的文化底蕴。”一番诠释,还真让我大长见识。
  “智能雷达”的秘密
  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彻底打掉了美国人的嚣张气焰。当时,我军没有制空权,为避空袭,运输车队均在夜间行驶。夜行要开车灯,一开灯便成了敌机的攻击目标。因我军缺少防空武器,敌机往往俯冲抵近射击,命中率极高,致使我军运输几乎瘫痪。
  运输线就是生命线,决不能让美军如此嚣张。为此,我军想出了应对妙策:在缺乏高炮掩护的路段设置防空哨,当敌机飞临一定的空域时就鸣枪示警,驾驶员闻警后立即熄灯缓行,待敌机飞过之后才开灯疾驰。这方法挺灵,让美军的飞机一下子成为失去攻击目标的瞎子,从而保证了运输线的畅通。
  押解战俘的第7天,经过几天的接触,战俘对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十分满意,渐渐地打消了原先那种紧张的敌对状态,队伍中渐渐地弥漫着一种轻松友善的气氛。那天,走在我旁边的被俘美军飞行员威尔美问我:“李先生,难道贵军的运输车已经装上了雷达?要不,为何我们一旦临空,目标就消失了呢?”
  想起在战场上,被美军飞机炸死的战友,我恨不得打他一个巴掌。看着威尔美那满脸的期待,我故作镇静地回答说:“岂止是装上了雷达,而且是智能的。”
  威尔美听说我军装有智能雷达,连说了三句:“真是不可思议!”
  后来,其他战士说:“你真逗,分明是防空哨,哪来的智能雷达?”
  我反问道:“难道防空哨不比雷达灵敏吗?”恐惧空袭的美拉多
  美拉多是美军十九师的一名新兵,溃退时在清川江被俘。被俘后的美拉多有两怕:一怕志愿军虐待俘虏,二怕自家的飞机空袭。志愿军尊重俘虏人格,关心俘虏生活,俘虏们不善徒步行军,押俘战士还给他们挑东西;饭不够吃,押俘战士宁肯自己不吃或少吃,也要让俘虏吃饱;宿营时先让俘虏睡上热炕。经历了这些,美拉多很快打消了对志愿军的恐惧。
    美拉多对空袭的恐惧,却久久不能消除,且在防空中出尽了洋相。我们押送战俘经常碰上敌机的轰炸。那还是押解战俘的第二天,因为要穿过一段坎坷不平的山路,部队决定提前出发。在太阳即将落山之时,我们押解战俘刚刚出发,正走在一条山路上,想不到敌机刚好出来巡逻。突然,3架敌机贴着山沟掠过队伍上空。指挥员急呼疏散隐蔽,美拉多却不以为然,大声喊道:“别怕,那是我们的飞机。”
  美拉多一边喊叫,一边向飞机挥手。这时,美机俯冲下来就是一梭机关炮,弹着点离美拉多近在咫尺,所幸没有击中。很久之后,美拉多才从惊恐中回过神来,喃喃地说:“我们的飞机怎么打自己人啊。”
  从此以后,美拉多便患上了空袭恐惧症,只要一听见飞机声,不论远近,便擅自脱离队伍隐蔽,甚至警卫战士去拉他也不起来。
  “真不害臊”百态图
  为了避免敌机轰炸,我们押解战俘改为昼伏夜行。对俘虏们来说,漫长的白天,寂寞又迷茫,精神备受煎熬。对自己当俘虏,一般说来他们并不十分在意。他们没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观念,在他们看来,能保住性命是最重要的。
  但俘虏毕竟是俘虏,保住了生命,却失去了自由,此时他们想得最多的,便是早日结束战争,遣返回国与亲人团聚。在想念亲人特别厉害时,往往追溯战前生活,亲吻亲人照片。一日,我就在美俘二班防空洞,目睹了这么一幕:
  俘虏A是个19岁的新兵,他那稚气未脱的脸上写着失望和迷茫,只见他从贴身兜里掏出全家合影。合影中有父母弟妹,父母是小农场主,弟妹还在中学读书。他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到朝鲜不久便被俘。他不再关心战争胜负,只想早日回到父母身边,过农场的自由生活。
  俘虏B是飞行员,在一次执行轰炸任务时,飞机被我军炮兵击毁,慌乱跳伞后被俘。他掏出的是恋人的艺术照,青春婀娜,已约定退役后结婚,此前每半月有一次书信往来,被俘后就断了音信。寂寞时他便面对照片,寻找精神抚慰。
  接着,俘虏C、D、E等相继掏出照片自赏、互赏。此时此刻,他们似乎都忘却了寂寞,抛弃了忧伤。我不知道这是他们平时感情的流露,还是在特定环境中的情绪失控,只见他们纷纷贴着照片亲吻起来。


 

( 编辑:Jane)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