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政坛轶闻> 政坛老故事> 重大事件> > 正文
越南战争
时间:2013-11-15 15:00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日内瓦会议 (1954年)
 
    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为南越(越南共和国)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北越军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攻占了全越南。
    名称
    在越南国内,媒体常采用“对美救国抗战”(越:Kháng chiến chống Mỹ cứu nước/抗戰𢶢美救)的名称,并用以区别其他越南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如:对法抗战(越:chống Pháp/𢶢法)、对日抗战(越:chống Nhật/𢶢日)、对蒙抗战(越:chống Mông Cổ/𢶢蒙古)、对华抗战(越:chống Trung Quốc/𢶢中國)。亦有人 认为“对美抗战”(越:Kháng chiến chống Mỹ/抗戰𢶢美)的说法有失中立性,因为此次战争亦牵涉到多方国际因素,而不仅仅只是越南的内战。“越南战争”(越:Chiến tranh Việt Nam/戰爭越南)的说法常被西方国家所使用,而相对较少的被居住在越南本土的越南人使用。至今,越南人对此次战争的正式名称仍有所争议。然而,由于战争的国际性,当今越南国内外的学者开始逐渐接受“越南战争”这个称呼。另外,“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Chiến tranh Đông Dương lần thứ 2/戰爭東洋𠞺次2)的称呼也被很多人所使用。
    背景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世称“北越”。法国则挟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贡立国。
    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北越和法国进行了长达9年的法越战争(又称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195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援助下,北越在奠边府战役中赢得对法军的决定性胜利,法国撤出越南南部。
    根据日内瓦会议的决议,南北越暂时以北纬17度线分治,越南北部由胡志明统治,南部由保大皇帝控制。1955年,吴廷琰在西贡发动政变,建立越南共和国,世称南越。
    按照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规定,统一国家的选举定于1956年7月举行,但是这场选举却没有举行。在冷战的环境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开始将东南亚看成冷战中潜在的关键战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害怕共产主义的影响渗入南越政府,因此吴廷琰得到美国的支持,在南越行个人独断独行的威权统治,这也使北越赢得公共关系战的胜利。
    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不可能允许自由的选举在他们那一半越南举行。最后,美国和两越都没有签署协议中的选举条款。这样看来,分裂的越南似乎将成为常态,就像分裂的朝鲜半岛一样。
    过程
    步入战争
 
搜索越南村庄的美军
 
DD-729 号驱逐舰炮轰越南海岸
 
1965年,美军用凝固汽油弹轰炸西贡南部的一个越共游击队的建筑。
 
西贡市内的美军坦克
 
正在执行轰炸任务的F-105战斗轰炸机,编队中央为电子护航机EB-66
 
越共在西贡制造的爆炸现场。
 
1965年的F-105美军机队
 
    1959年,越共中央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颠覆。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它由反吴廷琰政府的各派组成,事实上由越共中央委员会控制。同年,中苏论战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都需要在“国际共运”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积极支持北越对南方进攻。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面。赫鲁晓夫肆意欺凌这位年轻的美国总统,试图通过恫吓的方式使他在某些关键争端上向苏联让步。
    特别是柏林,那里大量的技术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鲁晓夫的恫吓行动步步升级;8月,柏林墙在一夜间修成,西柏林被东德封锁;9月,苏联恢复核试验。严峻的形势使肯尼迪认为,“如果美国从亚洲撤退,就可能打乱全世界的均势(施莱辛格语)。”这时候中南半岛的冲突是当时冷战中唯一的热战。肯尼迪和他的顾问很快决定,要在越南问题上显示出美国的力量和对抗共产主义的决心。同时认为,冲突最好遵循朝鲜模式,只局限在通过代理方使用常规武器,作为减轻两超级强权间直接核战争威胁的一种方式。
    此时,民族解放阵线已经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乡村,虽然有美国的军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威权与腐败导致吴廷琰政府民心丧尽,无力阻止民族解放战线扩大势力。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吴廷琰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开启了美军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这一事件也常被认为是越战开始的标志。
    逐步升级
    南越政府军面对被俗称为“越共游击队”的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败退。为了阻止北越对越共游击队的物资和人员支持,南越海军对北越沿岸海军基地进行袭击。美国海军也派出舰艇协助,进行电子战支持,即靠近北越军事基地,挑起沿岸设施使用雷达从而暴露位置,由南越海军炮火予与摧毁。
    1964年7月31日,一艘在靠近北越领海的中立海域进行此种支援任务的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遭到北越鱼雷艇袭击,并在附近的航母提康德罗加号支援下击沉其中一艘北越鱼雷艇。8月4日,马多克斯号与Turner Joy号往北航行时,后者被雷达讯号追踪并宣称受到攻击,两艘船随即采取应对措施。美国以轰炸北越海军基地作为报复。这就是著名的“东京湾事件”(“北部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是越战的重大分水岭。北越和美国双方都把它看作对方的蓄意攻击,并做出了强硬反应。北越越共游击队对多处美军基地进行了报复性攻击。北越325师进入南越领土集结,标志着北越正规军(越南人民军)对南越的公开进攻。美国政府宣称北越攻击了位于公海上的美国军舰,但并未提及他们的任务。
    美国国会于8月7日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以他的判断动用包含武力在内的一切行为来应付此事件。这事实上给予了总统约翰逊在不经宣战的情况下发动战争的权力,而他个人虽然一开始并不愿意派兵参战,不久后美国在越战中的参与程度依旧无可避免的不断攀升。
    1965年二月,美军在波来古基地遭到攻击,美国空军随即发动第一次报复性打击。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岘港登陆,成为第一批进入战区的美军战斗人员。7月24日,一架F-4C被击落后,约翰逊总统将在越美军提升至12.5万人;翌日第101空降师的4000名人员进入越南。11月27日,五角大楼要求提升美军数目至40万人以便执行计划中的大规模扫荡行动;到了年底,美军在越数目已高达18.4万人。到了1966年八月,已有多达42.9万名美军士兵驻守在越南。
    正当美军数目不断增加的同时,在1965年8月1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5500名士兵发动了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陆战;在空中支援并一场大规模炮击下,美军成功摧毁越共在Van Tuong的基地。同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时48分,美国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的三个营和北越第66团在德浪河谷相遇,北越正规军有2000人驻守,是奠边府战役的精锐之师,于是爆发美军及北越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斗。3天激战后,北越阵亡1037人,美军阵亡234人,以平手收场,但北越将南越分为两段的计划也因此失败。这两场战役使北越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改而采取游击战的战术。
    空中作战也同样的大规模提升;约翰逊批准了轰雷行动(滚雷行动),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然而美国对北越的所有轰炸行动与目标都由华盛顿进行严密的控制,每日的轰炸目标的选择由国防部和白宫来规划,前线指挥官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国防部与白宫非常担心伤及中国或是苏联派驻在当地的顾问而引发的正面冲突,对于轰炸目标的选择与交战规则有非常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往往与美国追求的战术或是战略目标完全背道而驰。例如,美军在未经批准下无法攻击北越的军用机场,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军的战斗机在准备起飞也不行。
    因此,旨在阻止北越对南方的渗透的“轰雷行动”在这种绑手绑脚的指挥下,几乎无法发挥功效。农业社会的北越的工业大多已地下化,剩下来的目标因有中苏两国的人员在附近而安全无恙;同时,因为不能攻击苏联与中国的船只或运输部队,使北越能顺利的接收他们提供的军资而武装起军队。就这样,北越武装司令武元甲依然将他手下的部队以惊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团的北越正规军分散进入胡志明小道,顶着空袭,进入南方集结。
    在地面上,成功获得大规模增兵的美军驻越最高司令官威斯特摩兰(Westmoreland)将军发动了一系列“搜寻并摧毁(search and destroy)”的行动。他相信如以“德浪河谷战役”时那样,以大规模火力消耗敌军人力,北越最终将被迫认输。同时,北越军队则执行武元甲的消耗战略,在精心准备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军进攻,激战至伤亡达到一定程度后就撤离战场。北越已做好准备承受巨大的伤亡,并且坚信无限制的消耗战最终会迫使美国人撤出越南。
    此时不论是威斯特摩兰将军或华盛顿的政治人物都不断表示美军正在取得胜利。但战术上的胜利无助于改变美国的困境。因此,美国开始透过南越军队和一些美军来进行和平化政策,希望加强对已控制住的乡下地带的统治及治安,避免再度被越共渗透。然而,南越军队的腐败及对平民的残暴使该政策基本上毫无进展。
    这时,为了吸引北越军队进行正面战斗并阻止物资不断透过胡志明小道进入南越,美军决定投入大量部队进入溪山基地。依照计划,这将迫使北越部队发动一场类似十年前,越南部队击败法国军队的奠边府战役的攻击。当双方都大举加强自己的阵地后,不断的炮击使战场变得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壕沟战争;于是美国开始动用庞大的空中火力,北越军队在攻势被击退三次后,决定开始撤离战区。此战役中,美国强大的后勤力、直升机、空中力量等,以数百的伤亡消灭了数倍的敌军。然而事实上,这似乎是北越为了使美国分心的结果;因为美军高层注意力几乎都在溪山,以致于对接下来的春节攻势几乎完全没有准备。
    1968年1月30日,北越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春节攻势。兵力超过55万北越军队和越共游击队对南越几乎所有的大小城市(包括了美国大使馆)发动突袭。然而南越百姓却没有如预期的发动大规模动乱,使北越部队在遭受美军和南越军队压倒性传统武力的打击下,大部分的攻势都在最初的几个小时内被击溃,但在西贡中维持长达三天。在越南的当时首都顺化市激战甚至持续一个月。美军溪山基地因溪生战役被围困76天,因为破坏太严重,解围后不得不放弃使用。在春节攻势,北越部队遭受约4.5万余阵亡、4万负伤的沉重打击;但到了5月,他们就恢复了进攻能力。春节攻势的惨烈状况在美国公众中造成了震惊,国内反战浪潮日益高涨。尽管约翰逊总统和威斯特摩兰将军一直宣称北越军事力量在节节削弱,并承诺战争会在短期内结束。但春节攻势表明北越依然具有巨大的军事力量,战争的结束依然遥遥无期。
    北越军事上的失败,却同时是精神上以及宣传上的大捷,使春节攻势成为越战中的转折点。美国政府高层内部因为春节攻势而失去战意。当威斯特摩兰将军计划动用20万6千的增兵以完全消灭敌军的要求被泄漏出去时,大众更是普遍认为这是驻越军队的濒死挣扎,最后迫使原本同意增援的詹森放弃增援。1968年3月31日,约翰逊发表演讲,终止“轰雷行动”,表示美军将逐步撤出越南,并宣布放弃竞选下任总统。1968年6月,艾布兰(Abrams)将军接替威斯特摩兰指挥在越美军。 另外美国的西太平洋友邦,包括日本、中华民国、韩国、菲律宾等国家或多或少皆有间接介入战争。
    反战运动
 
嬉皮士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于1964年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1967年10月21日,10万学生和其他民众发起“向五角大楼进军”运动,示威者冲到五角大楼前的草坪上,扯下了旗杆上的星条旗,升起了越共的旗帜。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大规模冲突,包括作家诺尔曼•梅勒和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在内的多人被捕。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俄亥俄州国民兵在肯特州立大学开枪杀死四名参与抗议越战的学生(即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与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十几万名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
    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
    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以生命冒险,但却无选举权,亦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1年,美国军事情报分析师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将7000页的美国国防部绝密文件《美国-越南关系,1945-1967:一份国防部预先研究》泄露给纽约时报,后者将其全文发表,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尼克松赢得1969年大选
 
    1969年,尼克松成为美国总统,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让美军逐步撤出越南,并于当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军。但在美越谈判进行的同时,战争仍在继续。1969年3月,美军开始秘密轰炸柬埔寨境内的北越军事基地;5月,汉堡高地战役爆发。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亲美的朗诺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亲王的政权;5月,在朗诺的默许下,美军入侵柬埔寨,进攻那里的北越军事基地。到1971年,美军死亡人数已超过4万。
    1972年3月,武元甲动员了几乎全部北越军事力量,发动了比1968年春节攻势更大规模的“复活节攻势”。尼克松下令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进行全面轰炸。北越的复活节攻势以失败告终,损失超过10万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职,文进勇接任越南人民军司令。复活节攻势的失败,美国B-52战略轰炸的威力,以及急于同美国改善关系的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压力迫使北越回到谈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四方(美国、北越、南越、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在巴黎正式签定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即巴黎和平协约)。随后两个月内,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战争结束
    美军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间的战争并未结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击战依旧在进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乡村。1975年1月,北越从复活节攻势的巨大损失中恢复过来,发起了最后的决定性攻势。短短几个月内,南越政府军心土崩瓦解。阮文绍于3月17日宣布南越放弃中央高地,各地军队无秩序地撤退,各大城市相继迅速陷落。3月31日,岘港陷落,南越军队和夹杂在军队之间的难民大量死亡。
    北越原计划在1975年占领南越大部分地区,在雨季整装待发,在1976至77年再发动决定性攻势,但由于战事进展顺利,四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和胡志明战役,旨在于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贡,以防南越军队能在雨季重新组织起新的防御和反击。
    美国总统福特于4月7日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国会重新考虑援助越南,包括拨出紧急军事援助,不成,于4月23日宣布越战正式结束,美军从此只协助美国军民及其他与越南共和国有关系的南越人离开越南。4月27日,西贡新山机场开始被北越炮击,数名美军殉职。
    4月最后数天,北越海军发动攻打南沙的战役,占领所有南越控制的岛屿。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几个小时,美军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直升机撤退行动,而4月30日一架直升机从美国大使馆屋顶上撤离了最后一批美国公民,也成了美国卷入越战的结束的标志。同日西贡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和南越独立宫总统府,南越政权覆灭。同年,柬埔寨和老挝的共产党也先后夺取了政权,越南战争以共产主义的全面胜利告终,越共属下的南方解放阵线于南方成立南越南共和国。5月2日,北越军队占领包括德浪河谷之内的南越全境(除富国岛被柬埔寨攻占外)。
    南越南共和国成立
    1975年驻守于南越的北越军队,于占领地发出不同颜色的身份证,限制越南人的活动范围。南越南共和国成立后即时冻结在南越的银行财产,并于稍后将银行国有化,发行新货币解放盾。5月7日,南越南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和北越军队在胡志明市举行庆祝集会。
    5月尾,南越南共和国政府开始要求前南越军公教人员向当局登记,6月尾,这些曾到当局登记的人员均被送至再教育营接受改造。8月,北越单方面决定于短期内解散南方解放阵线以及统一南北越。
    1975年5月至年底,滞留南越的外国人,均分批乘坐飞机由胡志明市飞抵曼谷。1976年2月,最后一批国际非政府组织撤离南越。
    1976年7月2日南北越统一,组成新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定为河内,西贡被改名胡志明市。数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处决,更多人被捕;另约一百万越南人及华人逃出越南。
    越共取得政权并统治至今。
 
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警戒中。远处一架直升机正在降落。
 
    伤亡统计
    • 1995年越南政府公布称北越正规军和南方解放阵线损失的人员: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在滚雷行动中因轰炸死亡的越南平民估计从52,000[20]到182,000.
    • 美军: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死亡58209人,受伤304000人,2000多人失踪。
    • 南越政府军:据美军估计死亡20-25万人,受伤50万人。
    • 韩国军队:死亡4687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死亡1100人。
    • 澳大利亚军队:死亡512人,2400人受伤。
    • 泰国军队:死亡350人。
    • 新西兰军队:死亡83人。
    大事记
 
理论上的南北越非军事区分界线
 
    • 1961年:5月,美国在越南南方发动“特种战争”。
    • 1961年:11月,韩国总统朴正熙向美国总统肯尼迪建议了韩国军队的动员。
    • 1963年:11月,在美国默许的军事政变中,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廷琰被击毙。军人杨文明和阮庆先后上台。
    •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开始“滚雷行动”,轰炸越南北方。
    • 1964年:9月,韩国出兵。
    • 1965年:3月,美军在岘港登陆,把越南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的“局部战争”。6月,南越军人阮文绍发动政变上台,成立战时内阁,任国家领导委员会主席。
    • 1966年:2月,太平村屠杀。
    • 1967年:4月,南越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9月,阮文绍当选越南共和国总统。
    • 1968年:3月,美国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轰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在巴黎开始举行会谈。10月,美国“全面停炸”越南北方。
    • 1968年:3月16日,美莱村屠杀。
    •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越南共和国在内的四方会谈。美国在南越开始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其他组织宣布成立以黄晋发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临时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去世,孙德胜当选主席。
    • 1973年:1月27日,美国签署《关于在越南战争结束、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29日,美军完全从南越撤出。
    • 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西贡,南越政权覆灭,越南战争结束。
    • 1976年:1月2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越南统一。
    外国参与
    195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1962年间,苏联向北越提供的财政援助总额约14亿卢布,并帮助北越建设了34个大型工业企业和一系列医疗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重建了50个农业项目。越南战争期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资,共约240万吨。其中,中国援助约160万吨,苏联援助约51万吨,其他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东德、北朝鲜、古巴等)共援助约25.4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1962年毛泽东答应向北越提供九万枝枪、炮开始,中国介入了越战。自轰雷行动之后,中国向北越派遣了工程兵和防空兵帮助北越抢修被美军轰炸的设施。此举使得北越军队得以腾出手来在南方作战。从1965年到1970年累计32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被派往北越,巅峰时1967年有17万人。文革中也有数量不详的年轻人自愿越境前往反帝的最前线参加战斗。
    大韩民国
    从1965年开始派遣大韩民国国军青龙(海军陆战队青龙旅)、白马(陆军白马师)、猛虎(陆军猛虎师)等精锐战斗部队,到1973年的九年间一共累计有三十万以上的韩国士兵参加了越战,最多时有五万人在越南。其中4,687人战死。为了支付韩国的军事开支,美国对韩国政府提供了10亿左右美元。除了美国以外,韩国是最大的派兵国家。韩国军并犯有若干战争罪行,留下的越战韩越混血儿数量最多有三万人。
    影响和余波
 
530高地大战过后,美军虽胜但后方政治和士气已经节节降低
 
 
越战时的无线电器材
 
1967年越战时的基层军官装备
 
越战时美军已经可以用直升机空投轻车辆,形成立体化垂直作战概念
 
海军陆战队炮兵基地
 
螺旋桨的A-1攻击机大量运用,低速反而有助密集火力支援
 
    越南
    越南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法越战争在内的30年战争造成了500万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战结束时,战争给南越留下了一片满目苍夷的土地和88万孤儿,100万寡妇,20万残疾人,20万妓女及地雷区。但这还不是苦难的终结,越南又先后与柬埔寨和与中国陷入战争(中越战争)。长期的战争以及与西方世界的隔绝导致经济崩溃,通货膨胀;1970年代后期,超过150万越南难民乘小船逃离越南。
    美国
    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美国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柬埔寨
    柬埔寨战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间努力维持自己脆弱的独立地位。朗诺的政变和美军入侵把柬埔寨彻底的卷入了战争。波尔布特领导的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趁机获得了政权。波尔布特推行极左统治下,柬埔寨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一百余万平民死于该时期,其中包括越南侨民。由于波尔布特政权的人口灭绝政策不仅造成了地区动荡,而且也严重威胁越南政府的国内安全,应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对派的邀请,越南出兵将波尔布特驱逐出城市,并着手扶植韩桑林政权,红色高棉则继续在农村对新政府发动游击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以及中国为了和苏联争夺社会主义阵营领导权,中国给予了越南超过二百亿人民币的援助,客观上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友,出于担心国家利益受到柬埔寨极端政治势力和中国的损害,越南倒向了苏联。在1979年,因为越南入侵柬埔寨、迫害华侨的“排华”、以及边境冲突,导致中国出兵越南的中越战争。
    越战使得美国总统在未建立外交的情况下第一次访华,并促使中国重回联合国,并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为今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先决条件。
    1992年之后,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并且实施了有利于双边人民的经济改革。
    香港
    1975年西贡沦陷后,越南人民不断乘船来港,联合国在同期推行第一收容港政策,指定香港须首先接收越南难民(港府称越南船民)。1978年汇丰号事件后,殖民地政府在香港多处地方设立越南难民营,大型难民营包括望后石及深水埗军营(今西九龙中心),此后不断有越南人偷渡来港,当局与越南交涉,并遣返越南难民直至2000年望后石难民营关闭为止。
    由于越南难民背景不同,香港政府懵然不知而让北越及南越难民在同一难民营内生活,亲共的北越人和反共的南越人曾多次在难民营内进行打斗,更试过出动驻港英军镇压。由于有部分难民营设置在居民区附近,香港人对经常生事的越南难民反感,越南人在香港的形象十分低落。至今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仍拖欠港府的越南难民处理经费。
    脍炙人口的“北漏洞拉”广播亦是越南难民潮的产物,当时殖民地政府为防止更多越南人来港,实施甄别政策以减少越南难民对香港的负担。直到今天,因为越南难民问题,香港仍然对越南人实施严格的出入境管制,包括禁止他们参与专才计划。
    武器与战术
    如同中东战争,越南战争成为了冷战中东西两方新武器、新战术的试金石,并且由于美国的直接参战,对美军1980、90年代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越南战争是第一场大量投入直升机进行作战任务的战争;美军利用直升机快速起降与起降场地需求小的特性,发展出利用直升机快速移动部队,进行敌后奇袭的空中骑兵战术,在战争期间发挥出相当的效力。此后,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对直升机的倚重进一步增加,直升机空中机动作战几乎成为美军的典型战术,不过,美军直升机在越战后期的损失率节节高升,也显示出直升机在战场的脆弱性。
    常久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越南丛林与农田密布的地型限制了美军装甲、坦克部队的运用,而大大削弱了美军在传统武力上的优势。此论述再加上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装甲部队为阿拉伯国家装配的俄制反坦克导弹重创的战例,成为了70年代后风行一时的“坦克无用论”的理论依据。然而在实际上,美军装甲部队在越南的布属与活动受到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的大,更甚至在某些行动中大规模的使用装甲部队作战(如在1965年扫荡湄公河三角洲时,就曾大量投入新式的M113装甲运兵车,对缺乏重武器的当地北越军造成很大的冲击),美军装甲部队在越战期间的缺乏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导因于交战对手装甲兵力上的不足与节制性的运用;直至美军撤出后,北越军的装甲力量才出现长足的成长,不但在越战末期与南越军发生过大规模的坦克对战,同时也在1975年最后的攻势中发挥举足轻重的角色。
    越南上空的空战也对美军战机发展带来影响,美国海空军在质、量上均优于对手北越空军,但在战争的头几年间却无法在空战中取得优势,甚至付出了近乎一比一的难堪交换比。美军战斗机部队的拙劣表现之原因在于,作为海空军主力的早期型F-4幽灵式战斗机因为当时流行的武装全导弹化概念而未装置机炮,而当时导弹的准确性又难以保证,导致美军飞行员时常出现导弹失灵/脱靶后无法还手的窘境,而美国飞行员教育因全导弹概念而轻视缠斗,更使重型的美军战机在面对北越相对轻巧的战机时陷入苦战。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美军开始在F-4E以后的各型战机上重新加装机炮,并加强飞行员的缠斗训练,才使美国战斗机部队夺回越南空战的优势,将敌我交换比拉大到一比三。此外,北越空军轻型战机在战役期间的活跃表现,让美军出现了名为战斗机黑手党的战术、设计概念,从而催生出F-16战隼式战机。
    东西方的轻兵器代表AK-47和M16也在越战中起步,至今其衍生型仍继续在各国部队中服役。
    化学污染
    为打击越共部队,美军通过喷洒落叶剂来破坏赖以隐蔽的丛林。所使用的有粉剂、绿剂、紫剂、蓝剂、白剂,以及最主要使用的橙剂,对于美国使用这些武器是否违反战争法尚有争议,反对者认为落叶剂并不是直接针对人员的致死性武器。 2006的一份报导称[25],约有400万越南人受到化学污染的危害,在越南南部某些地区污染物的含量甚至达到了安全标准的10倍。不过美国政府尚未承认橙剂和各种健康问题有关。
 
( 编辑:Jane)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