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科技前沿> 科技巨头> 科技先锋> > 正文
Quora网站
时间:2013-12-18 14:27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Quora Logo
 
    Quora是一个问答SNS网站,由Facebook前雇员查理•切沃(Charlie Cheever)和亚当•安捷罗(Adam D' Angelo)于2009年6月创办。在2009年12月推出软件测试版,随后在2010年6月21日向公众开放。2010年3月,Quora得到基准资本公司的创业资金,估价高达8600万美元。2012年5月, Quora在B轮筹资中募集了五千万美金。
    简介
    Quora一开始采用邀请制,吸引了很多明星和智慧人士,比如Craig Newmark(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创始人)、Mark Zuckerberg(Facebook创始人)和Ashton Kutcher(美国知名演员)。
    Quora此后逐步开放,用户通过Google或者Facebook帐号即可登陆,这是为了防止搜索引擎索引内容,但同时又让大众都可以参与。
    创业企业孵化机构Y Combinator的风投合伙人Harjeet Taggar在回答Quora的一个问题时说:“我宁愿从1000个高质量的内容来源那里获取信息,也不愿从来源更多的整合性渠道获取信息。”
    Quora的“肯定”功能和投票决定答案排序的功能会对内容质量有帮助。不过用户可以控制的也仅限于此。Quora还需要人工监控和验证帐户 -- 会踢掉假冒的奥巴马,和整合重复问题。
    就这点来说,Facebook较有优势 -- Facebook刚在近日推出了自有的问答产品,因为Facebook有5亿用户,他们都使用自己的真名,同时Facebook已经建立了广告系统。
    信息对接
    2010年8月6日,一直受美国硅谷人士极力追捧的问答网站Quora终于有了大动作,该网站于即日起将允许Google等搜索引擎索引其内容,此举标志着Quora向大众开放迈出了坚实而又谨慎的一大步。也许是受到了Quora的启发,2010年8月23日,该网站创始人亚当•德安杰罗的前东家Facebook对其平台上推出的类Quora的新产品Facebook Questions进行了第二次网内测试,将Facebook Questions与状态更新、照片张贴和链接分享置于同一水平线上足见Facebook对此功能的重视。
    Quora的出现给低迷的问答市场带来一阵惊喜,2009年,时任Facebook首席技术官的亚当•德安杰罗因常上问答网站回答别人问题而得到灵感,于6月创办了SNS问答网站。该网站一经上线,即引领硅谷风尚,吸引了包括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和明星Ashton Kutcher等在内的诸多社会名人。
    Quora是怎样将SNS模式融入于问答中的呢?键入Quora. com,简洁的页面让初来者有些不知所措,但Quora的粉丝则对其独特的订阅功能非常着迷。通过对问题、问题的答案或者回答问题的某些人的活动的订阅功能以及投票和关注功能,Quora打破了以往问答网站信息对接信息的模式,真正实现了信息与人的对接。其实,Quora就是一个人们通过提问并对相同的问题感兴趣而结交的社区网站。
    Quora全线告捷,除了上述它建立了人与信息对接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网站提供了高质量的答案。
    纵观该网站发展历史,亚当•德安杰罗的思路非常明显,结果自然水到渠成。一开始Quora采取邀请制,邀请的范围仅限于硅谷精英人士和社会名流。这显示了Quora以质取胜的定位。在硅谷赢得不错的口碑后,Quora小心翼翼,直到2010年1月才正式上线,然而也仅限Twitter和Facebook的用户。这是Quora能够始终保持实名制的重要原因。国内的问答网站虽然也批了SNS的外衣,然实名制却成为Quora与百度知道们的分水岭。
    2010年3月,Quora收到了第一笔来自于基准 (Benchmark Capital)的投资,上市前被估值为8600万美元的Quora已将竞争对手、已经上市且被估值为6200万美元的Answers甩在后面。于是,Quora和其他近两年内涌现出来的问答网站如Fluther、Sirclelt、Hunch和PeerPong等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问答网站如何赢利?
    首先,有业内人士建议,网站可以采取零售商为鼓励用户回答问题而提供商家产品作为奖品以及用户关注和分享时就可以获得相关费用及推广商家的其他业务来赚取广告费。其次,Quora的实名制为网站建立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用户群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据此,商家可以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另外,甚至有人预测,如果可以给一些高难问题提供优质答案,那么提问者是愿意付费买答案的。比如,洛杉矶市中心最权威的肿瘤专家提供的答案就很有价值。
    eBay和雅虎前高管Leonard Speiser 说:“在问答网站营收行情看好之前,这些网站必须吸引到百万甚至上亿的用户”。而目前,问答网站的流量远远低于这一水平。Quora对搜索引擎的开放是出于增加网站流量的考虑,然而,它同时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随着用户数的增加,答案的质量有所下降。部分用户开始抱怨。有人甚至提出了警告:“这家创业公司已经越过了某一个点,垃圾开始涌入了。”用户数与质量成了Quora的两个砝码,如何抉择已成为Quora今后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尽管赢利模式尚不清晰,网站质量需加强控制,但部分人士仍看好这一模式,美国市场分析师Matt Booth说:“长期来看,这一市场可谓是金矿。”
    分析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4日消息,风险投资业人士马克•苏斯特(Mark Suster,风投机构GRP Partners合伙人)是问答网站Quora的早期用户,他在博客中对Quora网站的强大之处和货币化潜力进行了分析。以下就是他的一些观点:
    使用Quora的感觉就是,虽然一直都觉得它做了很正确的事情,但花了一些时间才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把经历记录如下,其中包括让我恍然大悟的一些事情,以及为什么我会觉得,Quora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它现在已经是网络上最强大的站点之一了。
    1. Quora出现之前的经历: AVC和 Answers OnStartups
    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在他的博客AVC. com上写道:我一直都喜欢问答网站和讨论版。对我来说,这可以追溯到互联网初期的公告板、CompuServ、Prodigy和类似的站点。只要你找到合适的社区,问答网站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园地,你还可以结识和你有相似兴趣的人。
    作为AVC. com的常客,我花在阅读评论上的时间跟花在读帖子上的时间一样多。我很少只读帖子,不读评论。我注意到人们的对话会变得更加深入,他们会互相交谈,建立人际交往,并尝试获得他人的注意(比如链接到他们自己网站等等)。基本上,这是一个主题社区讨论板,而这也就是人们日复一日上AVC. com的原因。
    除了弗雷德创作的内容之外,优秀的评论平台Disqus也值得赞许。我希望每个博客都使用Disqus,也希望每一个进行内容同步的网站都能像Business Insider网站一样集成评论,这真的是一种非常好的功能。
    开始写博客之后不久,就注意到一个名为Answers OnStartups(“初创公司问答”)的网站,我立刻喜欢上了它,并花了大量时间在这个网站上。它的用户界面是 “极客式”风格,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询问有关初创公司的问题。这个网站上有很多好问题,我回答了其中一些。实际上,一开始那也是我的一种营销方式。当时没有太多的人关注我(那时我的博客每月访问者只有2万左右),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宣传我的博客的好方法。
    我挑选出那些我已经在博客中深入探讨过的问题,并且以较短的形式回答它们。我总是写出我的真实想法,绝不剪切和粘贴文本。但最后我也总是贴出一个链接,并说:“如果你对一篇较长的讨论文章感兴趣,我写了关于这个主题的博客文章贴在这里(链接)。”这种方式给我的博客带来了可观的流量。我检查记录时发现,来自Answers OnStartups的访客在我博客上的平均停留时间为8分钟,有很多人停留了20 多分钟。与此相比,普通访客只停留2分钟,读不到两篇文章就会离开。
    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Answers OnStartups是德哈米斯•沙哈(Dharmesh Shah,创业家、天使投资者、作家)的博客的一部分,它使用的软件是以流行的“堆栈溢出”(stack overflow)软件为基础创建的。坦率地说,我十分喜欢这个社区,所以我愿意常回这个问答网站看看,只是我的博客的工作量增加了,这让我没有太多时间那么做。
    2 Quora“简洁版”
    当Quora进入测试阶段,上这个网站在硅谷变得很时髦的时候,我觉得我也必须玩玩Quora。就像Twitter才起步的时候一样,Quora上也没有太多的解释告知你应该在这个网站上怎么行事,而且也没有朋友们的详细介绍,当时我不太清楚这个网站的出色之处。但我觉得,在Quora上应该怎么行事,它的堆栈溢出软件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暗示。
    我的确很早就注意到了,硅谷里有权有势的公司都上了Quora,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联合创始人,曾经担任过PayPal高级副总裁,是硅谷最有名的天使投资者之一)也待在Quora上回答问题。这个网站的设计虽然一开始不太直观,但是很漂亮,而且有一种古怪的优雅感。但是由于我的博客才是第一要务,我花在Quora上的时间也不多。
    3 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的时刻发生在我和詹姆斯•赫里茨 ( James Hritz ) 同进午餐的时候。他是广告网络公司FAN(Fox Audience Network)的战略与商业开发副总裁,一位非常聪明的思考者。那天我们在吃午餐时候讨论了一下,他说(意译):
    “马克,你在博客上花了很多时间,所以你现在有大批关注者了。让我们面对现实吧,你是做风险投资的,如果你好好写文章,你肯定会有很多关注者(我说:嗯,谢谢你,我想是这样)。也有很多话题是我喜欢谈及、思考和争论的。但是,我不想承担和博客相关的所有开销。
    你写博客,既是因为你喜欢它,也是因为它有助于建立你的网上声誉。我也一样,但现在不会有很多人关注我,而且我也不想在花精力做营销、创建社区之类,但我能在Quora上获得我需要的东西。你不会相信我在那里讨论了些什么,我和哪些人进行了辩论!我挑一些题目作答,我对Quora上的一些人比对FAN广告网络公司的大多数人都更了解。我写了评论,建立了知名度和声誉。这和你在你的博客上是一样的。”
    这是真的吗?让我再仔细看看Quora。
    4 Quora的强大之处和重要性
    结果我发现,赫里茨说的是真的。
    在Quora上你既可以订阅主题,也可以订阅具体问题的答案或是某些人的活动。当有人关注你时,当你关注的主题中有新的问题出现,或当有新的人回答你关注的问题时,你就会收到提醒。
    Quora系统是真的很聪明。首先,它有类似DIGG那样的投票机制,你可以根据某个回答的质量选择“顶”或“踩”的投票动作。如果你的目标是在一个答案堆栈中靠近顶部(这样所有关注这个主题的人就都可以读到的回答),那么你就需要给出高质量的答案。你还要赶早作答,因为当一个问题已经出现了一阵子后,重要人士不太可能回来重新阅读它(所以如果你太晚作答,他们就看不到你的回答,也不会投票给你的答案了)。
    因此Quora具有游戏机制,在设计它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用户接受问题。显然,这类似于社交网络中的“关注某人”模式,就像是Twitter上那种不对称的关注。当一个新人来到Quora并关注了你,这就会鼓励你“给他们一些主题”去关注。这种方式很巧妙,因为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些主题,他们会获得更多的提醒,更多的电子邮件,因此他们就会更加频繁地回到Quora网站上来。
你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者吗?当你投票“顶”某个回答,或对人们的回答进行评论时,他们会收到提醒。你肯定会注意到是哪些人对你创建的内容表现出了兴趣,你也会忍不住点击他们名字的链接,看看他们究竟是谁。
    而且Quora有一种类似于“自我组织”的机制。当我打错了一个词, 它发现了这个错误,并显示出“建议修改为”的词,我只需点击一下接受,就改好了。当我阅读一些问题,看看我是否能回答它们时,我注意到有类似实时标签的“主题建议”显示出来。这是由系统自动推荐的还是用户推荐的?我不确定,但我猜两者都有。但是Quora的强大之处在于,如果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并归入到了适当的主题领域中,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被推送到想要回答这个主题的人面前。
    而且Quora在某些地方让人感到非常像维基(wiki)。我看到一些问题的标签好像是错误的,于是我删除了它们,想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我也回答了一些问题,然后很快发现屏幕的顶部有提醒在优雅地闪烁着。人们几乎是在实时地投票顶我的回答(在我的贴出答案后10分钟内)。这个提醒是关于新的关注者呢,还是人们在评论我的回答呢,还是他们说了什么,我最好检查一下!
    也有人请我回答问题。他们想知道我是否认为Foursquare要完蛋了,因为现在Facebook已经推出了名为Places的地理定位产品。我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也回答了其他问题。而有些回答看上去像是博客帖子。实际上它们就是博客帖子。
    所以说,你可以在Quora上就你希望写的主题,以人们希望看到的格式写博客。
    Quora深深吸引了我,它变得令人上瘾。虽然想起来,我在这个网站上做的事情就是回答问题、阅读其他人的回应,赢得某种社交地位但或许有更多的“有效性区域”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最后,在搜索引擎最佳化(SEO)领域工作的人都知道,目前用户看到的结果中最热门的东西就在问答网站上。所以詹姆斯•赫里茨的说法是正确的。我的博客中有关AngelList的内容在SEO排名第三,而Quora上关于AngelList问题的回答占据了第一位。
    在第一轮融资中,Quora的交易前估值为8600万美元。现在基准投资(Benchmark Capital)付清了它给Quora的资金,我认为基准投资这样做很正确,因为:
    高价值的内容+早期的内行使用者+以主题为导向+SEO友好的内容+邮件提醒 +用户参与度高=货币化潜力大的产品。
    5.能否效仿维基百科的成功模式发展
    如果说维基百科是一种成功模式,那么对于Quora能否效仿?虽然问答项目失败的很多,但也有成功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维基百科,用户成千上万,成立十多年以来,每月访问量为150亿次,成为全球10大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大家都知道,它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不靠任何风险投资,单靠网民的捐赠以及慈善融资维持下去。
    Quora与维基百科两家网站采用不同的方式,维基百科要求用户贡献链接或者经过审核的一些事实陈述,成为某个话题的一站式信息来源,明确规定贡献者不得基于自己的知识展示观点,而Quora则允许用户基于自己的观点回答某些特殊问题,然后大家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答案,两家网站对内容都有严格控制,以避免沦为Yahoo Answe第二,两家网站的答案质量一直都很高。
    发展历程
    2009年6月,亚当•安捷罗和查理•切沃着手创建quera。
    2009年12月,quera推出网站的测试版。
    2010年3月,Quora获得了估价高达八千六百万美元的基准资本公司的创业资金。
    2010年6月21日,quora向公众开放。
    2011年9月30日,Quora推出了iphone版。
    2012年5月, Quora在B轮筹资中再次募集了五千万美金。
    2012年9月,Quora推出了首款安卓应用。
    2013年1月,quera跟嘉伦联合投资共同创建了国内首个管理咨询类垂直问答系统---即问即答网
    网站界面
    进军搜索

    这表明迪安吉洛不满足于Quora的问答业务,意欲挑战Google。长期以来,Google一直称其使命是“组织全世界的信息,使信息能被普遍访问,对用户有帮助”。
    但迪安吉洛在博文中指出,“绝大多数的人类知识尚未上网,以经验的形式存储在人的大脑中,或存在于只有专家能读懂的书籍和论文中。”
    除提问、回答问题外,Quora允许用户对论坛中的话题发表评论。迪安吉洛的表态表明,Quora将大幅扩大评论业务,与Twitter、WordPress等竞争。
 
( 编辑:Lingli)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4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