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Home> 移民美国> 文化广场> 各国风情> > 正文
云游突尼斯 左手流沙右手海涯
时间:2014-03-26 09:28 来源:美国时报
字号:【
  突尼斯,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这片夹在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两个地中海大国之间的沙漠绿洲,正逐渐成为人们下一个旅行“新宠”。突尼斯绝非我们印像中的非洲,在沙漠与大海的两极渲染之下,它展现的是一种变幻无穷的魔力。广袤无边的撒哈拉沙漠以及静谧柔美的海边蓝白小镇,演绎着一场缠绵悱恻的华丽邂逅,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个体,上演的却是一场色彩盛宴。
  奢华列车“红”
 

  “红蜥蜴列车之旅”是突尼斯的特色旅程之一。几乎每个到突尼斯旅游的游客都不会错过这个精彩的旅程。红蜥蜴列车将带你往返于麦特劳伊和莱德耶夫之间,这条狭窄的线路是十九世纪末由法国人修建并用于运输磷盐酸的。1995年,突尼斯国家铁路公司对其进行了改造,此线路至今仍然保持了其原有的风貌,供游客参观和游览。红蜥蜴列车本来是法国送给突尼斯国王的礼物,至今车厢上还保留着“Royal”字样和皇家标志。因车厢通体都被漆成深红色,又穿行在南部的黄土峡谷中,大家就给它起了一个形像的名字“红蜥蜴”。虽然已经是普通的观光火车,但依然保留了当时的豪华真皮一等车厢、扶手软椅二等车厢,以及普通三等车厢之分。车厢间采用古老的挂锁式连接方式,车位是露天的,可以看到360度的全景。一路翻山过隧道走进塞勒德家峡谷,两旁都是刀削斧劈的绝壁,沿途广袤干裂的大地,难得一见的水源,以及顽强生长的棕榈树,都是难得的风景。
  神秘沙漠“黄”


  在突尼斯,黄色就是撒哈拉沙漠,神秘而一望无垠。这里有三毛遗落的诗与梦、乔治•卢卡斯的奇诡想象……但对于久居于此的柏柏尔人来说,沙漠却是他们朴素而永恒的家园。茫茫撒哈拉沙漠铺展开来,在玄黄里留下印记。不论是乘坐豪华的红蜥蜴列车深入绿洲内部,还是乘坐一头单峰驼颠来颠去;若想与沙漠有次完美接触,这样匆匆而过都是不可行的。只有深入大漠深处,在沙漠帐篷酒店住上一晚,或是在马特马他洞穴酒店过上一夜,独享沙漠的华丽浪漫,才能真正领会到沙漠的魅力所在。
  沙漠帐篷酒店就像沙漠腹地藏着的一个小小伊甸园,里面的一切都那样原始,好像来到了撒哈拉土著的村落。
  一顶顶黑色白条纹的帐篷就搭建在沙子上,帐篷内有舒适整洁的帆布床,崭新的亚麻毛毯铺在突尼斯传统的地毯上,地毯下面便是沙子。虽是帐篷,却比当地游牧人的住所奢华很多,帐篷外不仅栽种着各种植物,竟然还有一个游泳池,这在沙漠中是绝无仅有的。帐篷营地后面便是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爬上高高的沙丘上,脱掉鞋子,赤足走在沙漠里,脚下的沙子细软舒服,微微有些烫。当扑面的风沙扬起时,每个毛孔都充斥着细沙。
  马特马他是北非原住民柏柏尔部落的总称,作为电影《星球大战》取景地,已经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然而令人更感神秘和向往的是柏柏尔人的穴居生活,穿过低矮的院门走进小院,简陋的洞穴就是他们的家。原始的洞穴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卧室、厨房和作坊,上层则是用来存放粮食等杂物的。这种穴居式建筑与陕北的窑洞有些相像,只不过他们是先向下挖一个直径约10米,深达6-7米的大坑,然后再沿着坑壁挖出居住的洞穴,坑底中央便成了露天小院。目前为数不多的穴居房间已经成为游客们追逐体验的对像。
  梦幻小镇“蓝”


  说起蓝色与白色的小镇,很多人可能最先想起希腊圣托里尼,就如同提起江南水乡,最先想到周庄,其实江南还有南浔、同里……地中海北岸的突尼斯也有西迪布赛,因其永远如梦的蓝色门窗和雪白墙壁,被人称为“蓝白小镇”。这里被很多旅游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浪漫小镇”之一。层层叠叠的白色房屋沿着蜿蜒曲折的石板路蔓延开来,黑色铆钉装饰的蓝色大门配上蓝色镂窗,不由得令人想起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街道两旁是一些贩卖雕刻铜盘、布偶、皮件等纪念品的小店,并有几处露天咖啡馆,休闲而惬意。坐在依山临海的咖啡馆里,试抽一支水烟,也可以品上一杯松子红茶,观夕阳渐坠,是何等的醉人美景。
  达人支招:
  1、突尼斯当地建筑物颜色比较单一,以灰色白色为主,想让你的个人照片出彩的话,不妨佩戴颜色靓丽的饰物会更有美感。
  2、当地只接受欧元或者美元,在当地再换成当地货币。
  旅行记事本
  1、当地柏柏尔人小孩可能会邀请你去参观他家的私人穴居,有兴趣的游客可先同他们谈好价钱,再前去参观。
  2、蓝白小镇位于突尼斯市东北方向17公里处。在突尼斯市火车站乘坐TGM火车,3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若瑄/文天地/图)
( 编辑:Shi)
  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回到顶部

美国新闻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相关官网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http://www.usnook.com/sitemap/index.html
©2012-2014美国资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