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移民美国> 移民论坛> 华人移民史> > 正文
回眸洛杉矶华埠百年
时间:2012-06-15 17:50 来源:美国时报
字号:【
    据1870年人口普查,美国洛杉矶(又称罗省)当时人口有5728人,其中172名是华人。聚集当时的黑人巷 (Calle de los Negros) 即今日的 Los Angeles 街一部份,是当时全洛城最贫穷的地区。后来扩展到Marchessault 街、Alameda 街、Apablasa 街一带,此乃原始华埠。华人多以苦力,洗衣,开小商店,耕种及摆摊卖农产品维生。
 
 
 
    1887年原始华埠被纵火,烧成灰烬。华埠迁到现址的联合总车站 (Union Station),称“老华埠”。随着铁路相继完成,华工先后迁入老华埠。华人约有4000,限于法律,不能买地或拥有房地产,故有美籍法人Philippe Garnier 在 1890 年于 Los Angels 街兴建嘉尼尔 (Garnier) 红砖大楼专供华人租用。
    罗省中华会馆初名卫良公所,成立于1889年,后于1910年正式改名为罗省中华会馆,设在嘉尼尔大楼的二楼。
    1909年有吕关、日裔及西人在九街(Ninth Street) 及圣必度街 (San Pedro Street开设农产市场批发中心。该中心带动洛城经济,也带来了不少华人商家聚居。现在留下的该农产市场建筑物,有一部分成废墟,有一部被时装店取代。也仍可见到华人的商店,如宝记、保安堂及香港面厂等。
    1933 至1938 年,政府为建火车站,部分华埠被拆迁,华人遂到处觅地迁移。1938年,由司徒元发与 Herbert Lapham 为首的大中华实业公司,兴建今日位于北百老汇街900号地段和晓街的新华埠,即今日的“中山广场”,可说是有规划式发展的华埠,1938年6月25日正式开幕。之后新华埠马上成为洛城旅游热景点,平均每星期有两万游客到访。
    同年1938 另有西人Christine Sterling 在北士丙街建成“中国城”(China City)。很可惜中国城翌年因农历新年大火而烧毁。虽再经重建,又因1948年大火而告终。
    20世纪40年代末期,州府为建好莱坞高速公路,收购嘉尼尔大楼所在地及附近老华埠土地,所余的老华埠建筑及商家再度-迁移。嘉尼尔大楼被切除了南面的部分而成为一栋废址。这个历史性的建筑物残余部分,现仍在洛城历史发祥地奥尔维拉公园内 (El Pueblo De Los Angels Historical Monument),是最早期老华埠所幸存的唯一遗址。
    1950年“新华埠”向晓街西面扩建,增设“西华埠”楼宇二层,楼上居住、楼下店铺。有礼品店、古董店、小超市、家具店、珠宝店、餐馆、会所等。盛极一时。但曾几何时,风光不再。现在空置的商店多被艺术画廊取代,俨然自成新一族的艺术文化村。
    1951年中华会馆与1952年中华孔教学校在新华埠落成启用,罗省中华总会亦在1955年成立。第一家华资的国泰银行在1962 年开张营业。1965 年及 1976 年移民法案修改通过。在法案带动下,新移民渐多涌入,新华埠人气旺,游客如鲫,生意好。新华埠再伸展到士丙街。孙中山国父铜像亦于1966年在新华埠建成,故美名该区为中山广场。
    70年代新一代的移民或难民从东南亚,港澳、台湾、大陆各地涌入。新华埠陆续扩展,先先后后有大小商场出现。计有文华商场、亚洲城、食街,现为远东商场、龙门商场,内有龙门旅店、百昌商场,楼高四层,即将改建住宅 20 多个单位。Bamboo Plaza即现时的中国城商场,并有停车场四层,有车位数百。时代广场与西贡广场互相连接,内有200多小店及摊位,像热热闹闹中式的平价市场。中间是罗省华埠商场,享有珠宝区美名,有珠宝名店20多间,及内有美罗酒店的美罗商场等。
( 编辑:佳佳)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4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