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移民美国> 移民论坛> 华人移民史> > 正文
从新移民和新华人移民聚居区看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变迁(2)
时间:2013-12-19 15:31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在移民大批涌进之前,法拉盛的社区经济主要以零售业为主,由一些小的专营店和服务性的零售商店构成,这些诸如家具店、用品商店和餐馆等等大都是以“夫妻”店的形式来经营,也有几间连锁百货商店和超市。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全纽约的经济衰退严重冲击了法拉盛的社区经济,使许多小商店和公司关门倒闭。随着70 年代末亚洲移民的到来,法拉盛才被注入大量外来的金融资本,社区经济由此开始发生变化、复苏和繁荣。今天,新的商业活动扩展了原有的商业中心区,华人拥有的商业和服务性行业估计占全部生意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之间。华商企业种类繁多,跟其它小城市商业区比较起来不相上下。在社区的商业街中心和交通中心,可看见多家美国大银行分行和亚裔所属银行,多种语言路牌和广告牌矗立在商业最繁华交叉路口处。走出地铁总站,人们还会看到许多高档的中餐馆和功能品种齐全的华裔超市,整个环境点缀着华人经营的小咖啡店、水果店、药店和快餐店和4其它商店,给人仿佛身在唐人街的感觉。但它既是新型的华人移民社区,也是族裔多元化的新移民社区。在商业中心的街道还充满了由南韩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国人所经营的餐馆和商店。扩展的社区商业中心变得熙熙攘攘、充满活力。            
    如果说法拉盛区是都市新华人移民社区的典型,那么蒙特利公园市则是新华人移民聚居郊区的典型。蒙特利公园市位于洛杉矶县的东郊。它本身是构成洛杉矶县的 84 个卫星城市之一,该市约 7.7 平方英里,建筑密度低,住户稀疏,距洛杉矶市中心的唐人街仅 10 多分钟的车程。它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典型的西南部卫星城市。与纽约市的法拉盛相似,二战后蒙特利公园市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白人,有关数据显示,1950 年该市的白人居民的比例为 99.9%。由于它安逸的中产阶级郊区的居住环境,又接近洛杉矶市中心,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蒙特利公园逐渐吸引美国本土出生的、第二和第三代墨西哥裔人和日本裔人往这里迁移,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蒙特利公园白人居民下降到 85%,拉丁美洲族裔人居民占 12%,亚裔居民为3%。自 1970 年起,蒙特利公园市的白人居民的比例从 51%迅速下降到 7%。而亚裔居民的比例则从 1970 年的不倒 15%急剧上升到 2000 年达到 62%,其中华人占47%。同法拉盛相似,蒙特利公园市一开始最主要的移民也是来自台湾的投资者和专业人员。当社区初步成型后,这些投资者和专业人士的家庭移民,及其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东南亚的移民就接踵而来。到 20 世纪 80 年代,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人口开始超过来自台湾的移民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在 1983 年和 1990 年之间,有44%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选择蒙特利公园市作为他们的永久定居地,而 42%来自台湾地区的移民选择蒙特利公园市作为他们的永久定居地。由于明显有来自台湾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台湾人所拥有的生意和台湾人在当地政治活动的参与,使蒙特利公园市赢得了“小台北”的俗称,并获得了来自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移民的认同。到了 1990 年代末,大陆移民已超过台湾移民,社区里经常听到“小北京”,“小上海”,“东北村”的说法。在 60 年代,蒙特利公园是一个安逸的住宅郊区,商业活动不很突出,主要的商业街道上仅设一些小专卖店,超市和餐馆。在晚上,当地居民返回他们安逸的家时,街道是安静的。蒙特利公园的经济繁荣可以说是台湾的移民带来的。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来自台湾的移民投资者给蒙特利公园市注入大量的金融资本,投资房地产业和商业,从而导致了蒙特利公园市在整个 70 年代的急剧转变。蒙特利公园的发展则更具规模。如今华人所拥有的大型超市和购物商场已经取代了原有各种零星的小商店和餐馆成为该市的商业核心。市内有多家中文报纸以及地方中文小报、中文电台和电视转播台,还有数以百计的餐馆、房地产公司、中西式超市、夜总会、中西医诊所、牙医、会计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专卖店、古董店、等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也迅速扩展它们的空间和服务范围。这些餐馆、商店、和其它专业性服务行业的生意从早到晚、一周七天、忙个不停。尽管这里的某些经济活动与唐人街有相似的地方,如“夫妻店”餐馆、食杂店、礼品店和其它小规模的服务性商业,作坊式的生产业等,但大多数新涌现的企业是现代化经营、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各行各业的企业。这些企业涉及范围很广,从美国味十足的超级市场、金融保险公司、房地产发展和中介公司、汽车经销行、货品仓储、分销、包装、运输、高科技设备生产和组装工厂,到民族特色鲜明的餐饮、旅5游、广告、医疗保险,再到法律、财会、教育、翻译及其他咨询服务机构等,这些新发展起来的商业和企业不仅规模较大,而且通过结合族裔和西方的管理和营销技术来提升和改进亚洲商品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的服务和市场销售。在这个意义上,蒙特利公园市已成为一个跨文化、跨族裔、跨地区的华商生产服务和华人经济活动中心。诸如法拉盛和蒙特利公园这样的新华人移民社区,目前在北加州旧金山地区附近和靠近纽约市的新泽西州的一些城市中相继涌现并发展很快。             
    蒙特利公园市另一个明显的华人移民特征是跨国穿梭移民的现象,近期有这样一批华人移民,传媒称他们为“太空人”,他们自己在太平洋两岸穿梭,却把家属和子女安置在蒙特利公园定居和上学。大家熟知的“降落伞孩子”也是一个跨国穿梭移民的派生出来的现象。许多未成年的“降落伞孩子”被送往美国,远离父母亲人,独自生活和求学,而他们的父母则留在亚洲。这些跨国家庭也已成了移民居住的选择方式之一。与早期把自己家人留在中国而自己只身一人在美国淘金的华工相比较,差异十分明显。               
    与传统的唐人街相比,新华人移民社区在法拉盛区和蒙特利公园市的形成和发展大都由于台湾的雄厚的人才和金融资本的。台湾移民缺乏与唐人街内华人移民的联系,同时他们也不认同早期华人的传统生活,对唐人街内浓厚的广东语言文化气息不能完全接受。他们优良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经济资源使他们能在远离唐人街的白人社区落脚并迅速建立新的华人聚居区和发展华人经济。新的华人移民聚居区一旦形成,从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便纷纷涌入。这些新华人移民社区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高,法拉盛的华人新移民的教育水平高于纽约以及整个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平。尽管在过去 30 多年中,法拉盛中产阶级的白人居住人口不断往外迁移,但大量来自第三世界的移民人口素质优良,使法拉盛仍然维持了其中产阶级的地位。在蒙特利公园市,华人新移民所受的教育水平也大大地高于整个洛杉矶地区和全美的平均水平。其次,新华人移民社区通常是族裔多元化的社区。人口构成的多元化,导致了社区结构松散和开放,因而使华人与其他族裔之间的交往也随之更频繁和广泛。同时,华人较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和主流社会的政治活动,如社区议员竞选等。事实上,法拉盛和蒙特利公园的新华人移民社区代表了一种新的移民方式和一种新的融入主流社会的方式。             
    新移民把他们所带来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移民经济形式──跨国企业经营和本地经济发展中的海外投资。这种经济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族裔经济的运作方式,促进了原有相对孤立的族裔经济与外部经济体系的对接,使新华人社区经济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美国有关资料显示,从 1977 年到 1987 年的十年间,华人企业增长了 268%,相比之下,拉丁美洲裔企业和非洲裔企业各增长了 93%,从 1987 年到 1997 年的 10 年间,华人企业又增长了 180%,增至 1997 年的 25 万多家。现在华人拥有的企业数占全美少数族裔企业总数的 9%,但是其营业总额却占了全美少数族裔企业营业总额的 19%。            
    综上所述,美国华人移民社区转型的宏观背景是 1965 年后美国移民法改革以及由此引发的持续不断的华裔移民潮和亚洲及美国经济的全球化,这些宏观结构性的根本变化使得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持优势,美国与其它环太平洋移民国家多年来竞相推出引进高科技6人才和投资移民之优惠举措。因此,许多西方国家的大都市,如加拿大的温哥华和多伦多,澳大利亚的悉尼和新西兰的奥克兰,等等,华裔郊区聚居区都已初具规模。美国是华人社区形成最早和发展最快的地方,来自中国大陆、港台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新移民利用其拥有的族裔资本所营造的新华人聚居区及其族裔经济,其多元性、开放性和国际化的特征相当清晰,促进了原有相对孤立的族裔经济与外部经济体系的对接,使新华人移民社区经济走上了一条非传统的道路,既能快速的发展,又能促进与主流社会的联系和同化。                
    其次,在美国移民历史上,新移民一般都被视为贫穷弱者,他们大多聚集在市中心的贫民窟内,每个人都必须从社会的底层开始通过个人的努力,慢慢地向上爬,经过多年甚至一、二代人的奋斗最终打入主流社会,几乎无一例外。移民聚居区因而被视为跳板,最终会随着族裔成员的同化而逐渐消失。纽约的小意大利和洛杉矶的小东京的衰退就是其中鲜明的例子。在过去的 30 多年中,虽然还有一些新华人移民仍然聚集在城中心的唐人街,但大部分新移民已经不需要唐人街作为他们的打入主流社会的跳板,而直接进入大都市内的富人区和中产阶级的郊区。传统唐人街的贫民窟形象因此被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华人移民社区所取代。华人移民社区的这一转型,对美国传统的移民社区发展模式是一个直接的挑战。
( 编辑:Jane)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4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