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军事秘闻> 军事评论> 军史评论> > 正文
反思美军入侵巴拿马的军事行动
时间:2012-11-16 14:42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1989年12月19日午夜,随着数架F-117A隐形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千里奔袭巴拿马,美国发动了所谓“正义事业” 行动,悍然入侵巴拿马共和国。美国出兵这个人口只有200万、面积不足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一条全长81.3km、宽152~304m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这次行动被认为“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设计 得最好的军事行动”。本文在此撇开对这一行动的政治评论,仅从军事作战角度剖析这次行动的经验,以及掩埋在经验下的教训——
    霸权国不休 运河梦难圆
    巴拿马运河及其两岸总宽16.9km、 流域面积1 432km2,其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达1万多公里,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价值。自 1914 年 运河开通后,一直被美国以低廉的租金 长期把持。凭借 14 个军事基地和南方 司令部,美国在此建立了一个“国之中 之国”。直至 1977 年9月7日,巴拿马 历经 63年的艰苦斗争,才与美国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运河经营条约》,定于1999年12月31日收回运河主权。
    但是,美国一旦失去运河管理权,每年经济上的损失就将近3亿美元,其在中美洲的军事力量也会被严重削弱,对中美洲乃至拉丁美洲也会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另外,自1983 年开始任巴拿马国防军司令的实权人物诺列加将军一直同美国保持距离,并力主美国按期归还运河主权、同时撤走驻军。为了迫使诺列加下台,美国曾支持巴中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但以失败告终,因此为了缓解巴拿马军事政变给美国政府造成的巨大压力,美国决定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小国动一次“大手术”。为此,美国任命陆军上将马克斯韦尔•瑟曼为南方司令部司令、第18空降军军长卡尔•W.斯廷纳为一线指挥官,共同负责“正义事业”行动计划。参战部队于1989年11月底部署完毕——动用兵力2.6万人、武装直升机180架、战斗机30架、坦克和装甲车100多辆、野战火炮和迫击炮140门、反坦克导弹350套,编成“永远忠实”、“尖刀”、“红色”、“太平洋”、“大西洋”等五支特遣队。
    与美军相比,巴拿马军队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巴拿马共有200万人口,正规军仅有5200人,再加上准军事组织“尊严营“的民兵,也不过1.3万人, 共装备有28辆装甲车、39架飞机和12艘舰艇。
 
 
“正义事业”行动期间,“海豹”突击队行动的最大特点是速度快。这是他们使用的一种快速武装艇 
 
    行动过程
    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时,美国以“打击毒品走私”、“大选引起动荡”、“自卫”等为借口,公然入侵巴拿马。F-117A 隐形轰炸机对巴拿马城西南小镇里奥阿 托兵营和高炮阵地实施空袭,投下了大 量激光制导炸弹,将一片火海留在身后, 又相继空袭其他军用机场。此时,美军180 架飞机、70架直升机同时出现在巴拿马空域,5支特遣队先后向巴拿马境内的27个重要目标发起进攻 !
    五路突袭如利剑,全城开花乱如麻
    第1路,是由美军第75别动团(即 游骑兵部队)第2突击营和第7特种作战大队第3营组成的“红色”特遣队。战斗发起后,其一部利用F-117A 隐形 轰炸机的轰炸效果在150m 处实施低空伞降,包抄里奥阿托城的巴拿马国防军第6连和第7连。随后,“红色”特遣队又召唤空中火力支援,转入地面强攻行动。在 A-7D 攻击机和AH-64“阿帕奇”直升机强大的火力支援下,既无夜战经验、又无夜视器材的巴拿马军队虽然想进行抵抗,但寡不敌众,根本没有组织起有力的反抗。15分钟后,巴军全面崩溃,250人被俘。与此同时,美军另一支突击托里霍斯机场的部队,解决了守军的轻微抵抗之后,攻占了机场,封锁了横跨科拉河的大桥。
    第2路,是由美军第5机械化师第6团第4营、第87步兵师第5营、第193步兵师1个坦克排以及部分“海豹”突击队组成的“尖刀”特遣队。战斗发起后,在火炮、坦克和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特遣队(除“海豹”突击队外)乘着夜色,迅速控制了巴拿马城内的交通要道,奔袭巴国防军司令部。有所察觉的巴军点燃了沿街木制建筑,造成混乱局势。特遣队克服大火阻挠和零星抗击前进至司令部大楼,遭到巴国防军第5连坚决抗击,伤亡较大,遂紧急召唤空中火力,空地协同、高打低攻,发起强攻。最后,美军以损失1架直升机 的代价,攻破第5连防线,占领巴国防军司令部,在未找到诺列加之后,美军将其烧毁。尔后在空地火力支援下,占领了巴国家调查局、秘密警察总部、国防军交通局、阿尔多尔堡军营以及其他一些小兵营。与此同时,“海豹”突击队兵分两路:一路直奔帕蒂拉机场,在诺列加的专机上未找到其本人后,使用AT-4火箭筒炸毁专机,断其空中逃路;另一路成功突袭了运河岸边诺列加专用码头,以2名美军伤亡的代价全歼巴守军,并攻入诺列加专用船只,在同样找不到诺列加的情况下将其炸毁,断其海上逃路。
    第3路,是由美军1个轻装步兵连、1个海军陆战队连和部分宪兵组成的“永远忠实”特遣队。战斗打响之后,该特遣队乘坐轻型装甲车沿着公路向泛美大桥勇猛冲杀,一路所向披靡,途中虽有巴拿马军队的零星抵抗,但在武器装备先进的美军面前不堪一击。不久,美军夺占了泛美公路大桥,并对霍华德空军基地实施了有效的保卫特遣队中,29岁的琳达•布雷上尉带领由30名女宪兵组成的小分队,向城郊巴拿马国防军1个防御堡垒发起攻击。守卫的40名巴方官兵不堪一击,稍加抵抗就四散逃奔,并有3人被击毙。美军女兵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堡垒,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此举打破美国妇女只能在非战斗单位服役的先例。
    第 4 路,是由美第 82 空降师 1 个 旅(欠 1 个营)和其他部队组成的“太 平洋”特遣队。在“红色”特遣队控制托里霍斯机场之后,“太平洋”特遣队分 乘 20 架 C-141 运输机在该机场降落, 并迅速向四周的巴拿马军队展开猛烈进 攻,扩大战果。尔后,以一部增援封锁 帕科拉河大桥的“红色”特遣队,阻击 可能增援巴拿马城马龙堡基地的巴拿马 “2000 年营”及其他巴军部队;以另一 部原地留守戒备,加强机场防卫力量,并成功挫败机场巴军空军飞行中队的反 击计划,为第 82 空降师第 1 旅的顺利 抵达铺平道路。
    第 5 路,是由美第 82 空降师的 1 个营和第 7 步兵师的 1 个营组成的“大 西洋”特遣队。战斗发起后,特遣队急 驰巴拿马第二大城市科隆,一路斩关夺 隘,所向披靡,很快击败了巴国防军第 8 连和沿海警卫队的抵抗,迅速占领了 运河附近的水坝、电站和供电中心等重 要设施,把巴拿马运河的北侧入海口完 全控制起来。
 
 
    在巴拿马行动期间,美特种兵深入农村地区,侦察巴拿马国防军的行踪,援助民事事务部队的行动
 
    全力追击巢残军,速战速决夺胜利
    战斗开始后,巴军一直进行顽强抵抗,12 月 20 日傍晚,美军在巴拿马城、 科隆、里奥阿托和西部其他地区受到“尊 严营”民兵的抵抗。当晚 8 时,诺列加 在广播中发表简短讲话,号召全国军民 拿起枪,坚决抵抗美军“,绝不后退一步”。
    为此,美军从12月20日开始至22日傍晚,紧急向巴拿马增调了第 7 轻 步兵师第 2 旅和第 16 宪兵旅的若干心理战分队以及后勤和医疗保障分队。至21日凌晨止,除“尊严营”民兵和居 民袭击事件接连发生外,巴军停止反 抗,美南方司令部对巴首都实行戒严。 12月22日14时30 分,“尊严营”民兵约 1 000人突然袭击南方司令部。措手 不及的美军紧急调集第 193 步兵旅、第 7 轻步兵师第 2 旅和第 82 空降师 1 个营 的兵力,在武装直升机和炮兵火力支援 下,发起反击,击溃进攻的巴民兵。次 日拂晓,美军双拳出击,在对里奥阿托和奇里基省的巴抵抗力量集结地进行炮 击的同时,派出第 82 空降师和第 7 轻步兵师实施空中机动,迅速包围了西部地区的“尊严营”民兵。至12月23日,巴民兵均被美军解除了武装,抵抗活动基本停止。
 
 
第75别动团在里奥阿托机场进攻时使用的吉普车
 
    不抓“罪首”不罢休,斩草除根方安心
    美军喜悦中夹杂着一丝忧愁——诺列加了无影踪。12月20日晚,白宫宣布悬赏 100 万美元捉拿诺列加。与此同时,美军采取紧急措施布下天罗地网: 封锁巴拿马通往哥斯达黎加等国的主要 通道,切断诺列加外逃陆路;包围或暗中监视尼加拉瓜、古巴、利比亚、秘鲁等国驻巴使馆,防止诺列加寻求政治避 难;急调第 7 轻步兵师和第 82 空降师 部分部队配合驻巴美军在乡村进行搜捕;从本土紧急抽调电子侦察机赴巴协助地面部队捕捉诺列加。24 日下午,在诺列加的心腹路易斯 • 德尔 • 西德向美军投降之后,精疲力竭的诺列加失去信心,向梵蒂冈驻巴大使塞瓦斯蒂安•拉沃亚寻求政治避难。 消息传出后,500多名美军士兵和 10 多辆装甲车立刻包围了梵蒂冈大使馆,要求交出诺列加。美国一面向罗马教皇施加压力,一面派出心理战部队在梵蒂冈使馆外架起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抨击诺列加的新闻和“无处可逃”等刺耳的摇滚音乐,同时指使其扶植的恩达拉政府组织数千名巴拿马人在大使馆前举行游行示威,要求交出诺列加。梵蒂冈最终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于 1 月 3 日向诺列加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其必须在 1 月 4 日中午之前离开使馆,向美军投降,否则便将其交于巴拿马新政府。在美、巴、梵三方的强大压力下, 诺列加于1990 年 1 月 3 日 晚 8 时 48 分,向美军驻巴陆军司令马克 • 西斯内罗斯少将投降。
此次行动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外科手术”式打击,也是在人口高度稠密地域实施的最为复杂的夜间行动,投入兵力2.6万人,8 小时击败巴军有组织抵抗,15小时摧毁巴军所有主要军事设施,控制了大部分兵营,推翻了诺列加政权,48小时内结束了主要战斗;历时15天 ( 不包括撤军阶段 ),以亡23人、伤324人、毁直升机4架伤41架、伤运输机14架的代价,击毙巴军314人,伤124人,俘2 969 人,缴获巴军用车39辆、飞机 ( 包括民用 )36架、巡逻艇7艘、各种轻武器76500余件。巴拿马居民伤亡人数达4000~7000人,18000多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20 ~ 25亿美元。
    值得深思的经验
    美军在侵巴作战中,采取了兵分五路、各自为战、同时突袭、抢占要点、封锁要道、切断逃路、分割包围、各个歼敌的战法。综观作战全过程,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深思与品味。
    长期酝酿谋划,赢得战略主动
    多年来,美国为长期霸占巴拿马运河,陆续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手段,企图迫使巴拿马政府就范、诺列加下台。
    一是政治上打压分化。1987年10月,美国抛出“布兰东计划”,要求巴拿马改组现政府、改编军队,任命新司令,举行自由大选;1988年2月,胁迫德尔瓦列总统解除诺列加国防军司令职务未遂;1988年3月,以12条罪状起诉诺列加,并称其为毒品贩子;1989年5月,出资1 000万美元扶持巴国内反对党竞选总统。
    二是经济上全面实施封锁。1987年,美国宣布中止对巴的2000万美元经济援助,取消巴向美国出口糖的配额;1988年3月,冻结巴银行在美国数千万元存款,停止支付650万美元的运河使用费,严重动摇了巴拿马的国际金融信誉;1988年4月,冻结巴在美国10亿美元的活期、定期存款;禁止向巴拿马政府支付任何款项;1989年4月将金融制裁延长一年。此外,美国还采取多种手段增加巴对外贸易难度。
    三是外交上挤压生存空间。在巴美关系不断恶化的同时,美国在拉美地区竭力孤立巴政府。1989 年 5 月,在巴拿马宣布废除选举结果后,美撤回驻巴大使,禁止诺列加及巴高级官员入美,拒绝给支持诺列加的人办理签证 ; 丑化宣传“古巴—尼加拉瓜—巴拿马反民主三 角”,鼓动“通过地区外交途径和美洲 国家组织的行动”来解决巴危机 ;1989 年 10 月,在美洲 16 国首脑会议上,要 求拉美国家不要承认巴临时政府,不派驻巴大使。
    四是军事上策划分裂。美国政府批准了一系列秘密倒诺计划,出资收买和训练反政府分子进行暗杀、绑架,开展 “城市游击战”,同时煽动、策划亲美军官发动政变。1988 年 3 月,巴拿马警察 司令马西亚斯进行武装叛乱,其重要的 力量基础就是大部分曾在美国接受过特 殊训练的军官。1989 年 10 月 3 日,“喜鹊营”营长希罗尔迪发动兵变,就是与美国媾和而为。为支持和掩护兵变部队的行动,美国驻运河区部队出动飞机、坦克封锁通往巴国防军司令部的主要道口。
 
 
前巴拿马首脑曼纽尔•诺列加正式投降,他被移交给毒品监管代理处的官员
 
    行动方案非常成熟,只待时机与借口
    美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军事上的咄咄相逼,不但没有搞垮诺列加政权,反而使其成为巴拿马国家与民族权 益 的“ 捍 卫 者 ”。1989 年 12 月, 巴最 高立法机构全国民众代表大会任命诺列 加为“拥有绝对权力的、无限期的政府 首脑”,这一决定让美国如受当头重击 , 从而下定决心动用军队,尽早用武力迫使诺列加政权及其本人就范。
    此前,早在老布什总统担任副总统时,美国就制定了“祈祷书”计划和“猎舞蹈家”计划。其中“祈祷书”计划 共分四部分,分别以“护运河”、“撤人员”、“建政府”、“搞入侵”为核心内容。 1989 年 11 月 3 日,美国司法部门备忘 录中加入了“可以使用军队去国外逮捕 毒品走私犯和逃犯”等条款,为入侵巴拿马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美国紧锣密鼓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形势也向美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1989 年 5 月 7 日,巴拿马举行大选。5 月 7 日午夜,执政党联盟以民间测验为依据,宣布以 50% 对45% 获胜。5 月 8 日凌晨 1 时,反对党宣布以 70% 的多数领先,随后获得教会支持。国内政局出现动荡,拉美国家感到不满。加之, 12 月 16 日,美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军官罗伯特 • 帕兹被巴国防军打伤后致死, 一对目睹此事的美国夫妇遭到拷打和侮辱。至此,美国找到了出兵的借口,随之以“打击毒品走私”、“大选引起动荡”、“自卫”三项理由发动入侵行动。
    战前精心布置,重拳隐蔽出击
    为一举击跨诺列加及其政权,美国 在战前进行了认真准备,起用了马克斯 韦尔 • 瑟曼上将和第 18 空降军军长卡 尔 •W. 斯廷纳,分别任南方司令部司 令和一线指挥官。1989 年以来,美三易 侵巴作战计划,使其臻于完善 , 并采用 了武力介入程度最大的方案。
    1989 年 5 月,老布什政府以“保护 美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巴拿马运河条 约的完整性”为由,增兵巴拿马4 500 人并运送大量装备,但同时又在公开场 合否认采取军事行动;入侵前两天,美 国以例行演习为由增兵1.1 万人,使参 战部队达到 2.4 万人。美军利用驻军巴 拿马的便利条件,认 真研究了作战地区的 地形、环境和巴军兵 力的详细部署情况, 结合双方实力确定了 行之有效的战术,预 想了各种意外情况并 反复进行演练。为排 除后顾之忧,采取缩 短旅游期限、少量多 批的方式,将驻巴非 军事人员约 3.5 万人中的大部分分批疏散,只保留 500 名重要人员携眷留巴。为增强行动的隐蔽性,入侵巴拿马一直由老布什及少数几名内阁要员直接参与 , 其他人员浑然不知。虽然入侵前两天美 国举行了军事演习,但美国对此反应总 体趋于“缓和”,让外界看不出任何破绽。 加之 12 月 19 日晚,老布什在白宫举行 盛大的圣诞晚会,造成无意在此时采取 军事行动的假象,为 20 日凌晨 1 时的 重拳一击创造了极为隐蔽的假象。
    任务合理分配,战术运用得当
    此次作战,美军根据敌方力量和对敌作战的不同方向,从快速反应部队中 精挑细选组成 5 支“利箭”,并赋予了适当的任务:“永远忠实”特遣队的主 要任务是沿运河两岸突击,抢占横贯运 河的泛美公路大桥,守卫霍华德空军基 地;“尖刀”特遣队的主要任务是摧毁 巴国防军司令部及其附近的阿马多隆基地的国防军第 5 连,占领帕蒂拉机场, 活捉诺列加;“红色”特遣队的主要任务是抢占里奥阿托机场、雪豹营和雷哈多机场,解除上述地区巴拿马军队武装力量,接应运载重武器的美军运输机着陆,切断诺列加的空中逃路;“太平洋” 特遣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增援帕科拉河大桥的别动队,阻止巴军的“2000 年营” 和其他巴军进城增援,攻占霍斯机场和 托库门空军基地,保证第 82 空降师第 1 旅(欠 1 个营)安全着陆和展开;“大西洋”特遣队的主要任务是攻占巴拿马第二大城市科隆,一举击溃巴军第 8 连 和沿海警卫队,抢占马登、加通的水坝、 水电站等重要设施,控制运河北方的入海口,解救被捕入狱的 47 名政变军人。
    此次作战,美军吸取格林纳达作 战的教训,精简指挥程序,明确了指挥 权限,赋予南方司令部司令马克斯韦尔 • 瑟曼和第 18 空降军军长卡尔 • 斯 廷纳将军拟制具体作战计划与实施行动 的权力,并于战前抽调精干人员开设战 地指挥部,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效率。 美军夜间发起攻击,不但充分发挥了其 夜视装备先进、夜战经验丰富的优势, 而且增强了作战的突然性,减少了不必 要的伤亡。5 支特遣队先后出击、独立 行动,向巴方重要兵营、政治目标、交通要道、军事设施以及诺列加外逃点等 27 个军事要点发动猛烈袭击,分割歼灭、 打点控局、一举成功,增强了首次突击 的效果,加速了作战行动,没有留给巴军反击时间,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己方的损伤。战斗发起后,美空军部队和陆军航空兵与地面部队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地行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直接支援火力、夜间监视和导航,使地面部 队始终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加强装备保障,强调以高制敌
    此次作战,美军无论派遣部队还是实施攻击,都具有以高制敌的特点。美军先后从 20 个联队和 2 个国民警卫队军事空运大队中抽调大批 C-141、C-5A 和 C-130 等大型运输机,从 14 个空军 基地中抽调 26 个空中加油机中队,在 9 天内(12 月 20 日至 28 日)执行 300 多次空运任务,空运人员 1.6 万人,物资 9 000 吨。
    自12月17日老布什总统作出侵巴决定后,美军依靠强大的空中运输力量,在不到 53 个小时内将分驻本土 4 个基地的地面部队部署到位(其中最远达 5 600 多公里);第 82 空降师和第 7 步兵师的部队,通过伞降或机降快速投入战场,保证了入侵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行动前及行动实施期间,空中加油机中队共执行任务160 多次,加油 4 500 多吨,为保障空运成功和强大空 中火力支援提供了有利保障。首次动用 的 F-117A 隐形轰炸机,长途飞行数千 公里,成功避过巴方雷达,实施首轮火 力突击;使用的 AH-64“阿帕奇”武装攻击直升机,与 MH-6、AH-6 侦 察与攻击直升机,空军 HH-53“海马” 式、MH-60“海鹰”式直升机,共同 为地面攻击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援;机组人员装备了 AN/VIS-6S 夜 视器材,在夜间形成对巴军的单向透明;在抓捕诺列加的行动中,急调先进电子侦察机全时监听关于诺列加的信息, 使诺列加只能利用人力途径获取信息,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值得吸取的教
    美军此次作战受到陆军前参谋长爱德华 • 迈耶上将的高度评价,他认为此次作战“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设计得最好的军事行动”。但从作战过程来看,在细节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是战前动作较大
    美军行动准备——从人事的有意安 排、外交内政的打压、兵力的大量调遣、 飞机的频繁起降、演习选择的时机以及 故意表明若无其事的盛大圣诞晚会,都 是在 1989 年 5 月之后半年多的时间内 逐步完成的。虽然美国避免短期集中行 为分散了巴方的注意力,但只要连贯思 考就会发现,各种大动作的行为均表明美军有意对巴拿马采取强硬措施,发动 军事攻击。而美国之所以取得了进攻的 突然性,很大程度上是与诺列加本人及巴政府的麻痹大意,错误估计形势有关。
    二是情报工作不扎实
    美军由于没有做好侦察、情报工作, 致使捉拿诺列加屡次遭到失败,部队作战遭到损失。就抓捕诺列加而言,“尖刀” 特遣队在巴国防司令部大楼连诺列加的 影子都没有见到;“海豹”突击队在扑向运河岸边诺列加专用码头和帕蒂拉机场 作战行动中,虽然炸沉了其专用船只和专机,但也没有找到诺列加的踪迹;在 12 月 20 日之后的数天内,美军无论是追捕到海滨美军基地附近诺列加的私人住宅,还是赶至巴拿马与哥斯达黎加边界不远的办公室,都是只见烟蒂不见人。
    就作战行动而言,攻击帕蒂拉机场 时,“海豹”突击队发现,守卫部队力 量远远超过了情报所言,即使是在空中 火力支援下的强攻还是造成了 11 名突 击队员伤亡;第 82 空降师第 1 旅在空 降之后迅速向西马龙堡机动,全力攻击 巴“2000 年营”,但到达时发现该营早 已遣溃;第 919 特种作战飞行大队的克莱 • 麦卡其少校在作战中曾接到命令 攻击 3 辆向美军设施驶来的装甲运输车,庆幸其细心谨慎,发现里面是满载胜利果实的美国士兵,才避免了一次意 外伤亡。
    三是对游击作战应对准备不充分
    美国人惧怕游击战,特别是类似于 越南战争的丛林游击战。但在入侵巴拿 马的作战中,美军对此准备仍不充分, 最惧怕的事还是发生了,而且险些酿成 大祸。12 月 20 日傍晚,巴国防军、民 兵在巴各地居民的掩护人,以几人、十 几人、几十人为单位,用火箭筒、轻武 器袭击了巴拿马城、科隆、里奥阿托等 地美军及其设施;12 月 22 日凌晨 2 时 30 分,1 000 余名巴拿马人乘着夜色的 掩护,袭击了美军没有重兵把守的南方司令部。瑟曼将军急调美军 193 步兵旅、 第 7 轻步兵师、第 82 空降师部分精兵 增援并运用飞机、直升机、大炮进行反击,才使局面到天明得以控制。此后, 美军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动用了战役 预备队,大规模地对巴拿马非正规武装 进行清剿。
    四是一些辅助性工作未做好
    美军在帕蒂拉机场作战中,为“海 豹”突击队提供空中支援的 AC-130 运 输机飞行途中发现很多“严重的战术系 统问题”,返回赫尔伯特空军基地经快 速检修和加油后重新起飞;抵达帕蒂拉机场上时火控系统又发生了故障,无法 正常工作,没有及时提供火力支援,导 致“海豹”突击队员的牺牲。
    美军忽视了本土天气预报,致使遇上冰雹和大雾天气后,令在波普空军基 地和特拉维斯空军基地已登机的第82 空降师和第 7 步兵师必须转移到别的基 地登机,导致行动推迟 5 小时。进攻发起后,美军未能抢占所有的电台,致使诺列加利用电台发表了简短讲话,号召全国军民“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绝不后退一步”。
    此外,美军对城市作战中可能造成的混乱估计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社会局势,致使巴拿马城内抢劫活动猖獗,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蒙受损失。
    美军对巴拿马发起的这次行动尽管被冠以正义之名,但战争的正义性还是非正义性自有公论,不过其中留下的经 验与教训十分值得借鉴。
 
( 编辑:admin)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