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政坛轶闻> 政坛世家> 肯尼迪家族> > 正文
肯尼迪当选背景
时间:2013-11-11 15:26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美国是典型的三权分立的国家。
    1、作为三权的一权,首席大法官可以宣布立法机关的法律违反宪法,甚至可以废除法律;此外,首席大法官享有终身任期,总统以及国会都不能简单开除他的职务;反过来,首席大法官还可以主持弹劾总统的审判,有权颁布逮捕令等等,这都使得美国首席大法官可以叱咤风云,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人” 。
    2、"宣誓"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用宗教的眼光来看待总统的言行。誓言对宣誓人内心的约束是强有力的。当然,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宣誓不代表一切都能ok了,制度上的约束才是监督国家领导人的有利工具。
    3、总统宣誓由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主持,也恰好象征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司法权是美国三权中的一权,最高法院的地位尤为重要,它能制约国会的立法权和总统的行政权力。首席大法官主持宣誓是对司法权尊重的传统的体现。另外,首席大法官的这项义务是传统性的,而非宪法性的。其实,美国所有的州法官、联邦法官以及公证员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力主持宣誓和声明。不过,除了少数总统,从第二任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开始的就职宣誓都是由首席大法官主持的。
    4、手按《圣经》宣誓也是受到宗教的影响所致。美国第一任总统国父华盛顿认为,美国的独立是"上帝"的恩典。他曾经说“美国人民比别的国家更有理由承认,‘上帝’介入过他们经历的诸事。美国人不应该忘记,‘上帝’的大能在我们的革命时期多次彰显,全能的‘上帝’是我们唯一的保护。”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华盛顿亲吻《圣经》,手按《圣经》宣誓,并且在正式誓词之外,另外说了一句"我宣誓,我祈求'上帝'的保佑"。这一方式也被当作传统而延续下来,只有西奥多-罗斯福在1901年宣誓就职时并未手按《圣经》宣读誓言。在就职后的演说中,总统们也要祈求"上帝"的保佑。
    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程序
    晨祷仪式:当选总统出席教堂礼拜仪式,自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总统于1933年就职之时起实行。
    列队前往国会山:离任总统陪同当选总统前往国会山出席就职典礼,宣誓就职。
    副总统宣誓就职:当选副总统在当选总统宣誓前宣誓就职。
    总统宣誓就职:宣誓就职的仪式通常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总统宣誓仪式一般安排在中午,首先由副总统宣誓就职,然后总统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见证下宣誓就职。随后,军乐队奏响《鼓号齐鸣》,向新上任的领导人表示致敬,并由美国陆军第3炮兵团鸣21响礼炮。最后,新任总统发表就职演说,宣布执政纲领。仪式结束后,新总统陪同离任总统和夫人从国会离开华盛顿。西奥多•罗斯福于1901年宣誓就职时并未手按《圣经》宣读誓言。 
    就职演说:新任总统首次发表正式演说。
    就职午餐会:总统、副总统及受邀来宾出席由国会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总统就职典礼委员会主办的午餐会。该委员会负责筹备和处理总统就职典礼有关事宜。午餐会通常以新任总统和副总统家乡的菜肴为特色。
    庆祝总统就职游行:午餐会结束后,总统车队沿宾夕法尼亚大道行驶,随行的有三军仪仗队、民间团体、军乐队和各式彩车。总统、副总统及来宾在白宫前登上观礼台观看游行。游行由美国武装部队联合工作组总统就职委员会筹备。
    庆祝总统就职舞会:当天晚间,总统就职典礼委员会举办众多舞会祝贺新总统就任。在华盛顿举行舞会的传统始自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总统于1809年就职之时。
    国内政策
    肯尼迪在国内政策方面提出了众多计划,如: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税收制度、修改农业计划、保护和发展天然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反对种族歧视、给黑人以公平权利等。但这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大都遭到了来自各方的重重阻碍,尤其是国会。到1963年7月,美国媒体在评论肯尼迪的内政计划实施情况时指出:政府开支已经达到940亿美圆,1963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70亿美圆,黄金储备量下降到了自1939年来的最低点。大规模减税的议案和给予黑人公平权利的议案被拖延再三,直到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的1964年才获得通过。修改农业计划、援助公立学校法案和其他一些议案,也纷纷搁浅或被迫放弃。
    经济政策
    肯尼迪在其任期内废止了一些苛刻的财政方针,放松了货币政策以保持低利率,从而鼓励经济增长。这个举措之后被当做20世纪70年代经济问题的组成部分而受到批评,因为政府庞大的开销助长了通货膨胀。在1962年,肯尼迪提出了总额为1000亿美圆的年度财政预算,在1961年,肯尼迪任期内的第一个年度预算导致产生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非战争、非经济衰退引起的财政赤字。
    民权
    在美国,国家默许的种族歧视造成的动荡是肯尼迪时代最大的国内问题之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已经于1954年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规定,在公立学校实行种族隔离制度是违背宪法的。然而,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在美国南部的学校,并没有服从最高法院的相关规定。种族隔离在公车上、餐厅里、电影院里、厕所里和其他一些公共场所都在继续着。肯尼迪支持种族融合与公民权益,在1960年的一次活动中他致电给科丽塔•斯科特•金(Coretta Scott King)——被判刑入狱的牧师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夫人,肯尼迪认为马丁•路德•金可以为他带来一些额外的来自于黑人的支持。肯尼迪和他的弟弟,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介入为提前释放马丁•路德•金奠定好了基础。
    1962年,詹姆斯•莫瑞德斯(James Meredith)尝试去密西西比州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上课,但白人大学生对其百般阻挠。肯尼迪之后派了400名法警以及3000名士兵以确保莫瑞德斯可以顺利的去上他的第一节课。肯尼迪还派遣了一些法警去保护主张自由的人士。
    作为一名总统,肯尼迪最初认为民权的草根运动只会激怒那些南部的白人,从而使得民权法案更难在国会通过,因为国会主要被南部民主党人士占据,所以肯尼迪自己也对他们和这件事敬而远之。最后的结果就是,许多民权领袖认为肯尼迪不支持他们以及他们所作的努力。
     站在亚拉巴马大学福斯特礼堂门口,以阻止非洲裔学生琼斯和霍德上课的亚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左穿西服者)与副总检察长尼古拉斯•卡岑巴赫(右)对峙。在1963年11月6日,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George Wallace)堵住了亚拉巴马大学教室的门以阻止两个非洲裔学生,薇薇安•马龙•琼斯(Vivian Malone Jones)和詹姆斯•霍德(James Hood)去上课,是为挡校门事件,肯尼迪总统对此进行了干预。乔治•华莱士在法警、副总检察长尼古拉斯•卡岑巴赫(Nicholas Katzenbach)和亚拉巴马州国民警卫队到来之后站到了一旁。在那一晚肯尼迪通过国家电视及广播作了著名的讲话。肯尼迪的倡导最后变成了1964年公民权益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1961年,肯尼迪签署了行政命令,建立了妇女地位总统委员会(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委员会统计显示妇女仍然在经受着歧视。该委员会有关指出法律和文化障碍的最终报告于1963年10月,肯尼迪被暗杀前的一个月发表。
    对外政策
    肯尼迪总统的对外政策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不对有可能会伤害美国的那些国家的武装力量进行支持和帮助,不提供武器给共产主义国家,不提供核武器给中东国家。”
    古巴问题和猪湾事件
    主条目:猪湾事件
    在肯尼迪当选总统之前,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内阁建立了一个关於推翻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政权的计划。这个计划是由中央情报局和一小部分政府官员负责起草的,目的在于为古巴的反卡斯特罗反革命抵抗者提供武器,然后让这些受过美国训练的抵抗者入侵古巴,并煽动古巴民众,从而削弱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力量。
    1961年4月17日,肯尼迪命令这些先前被训练的抵抗者开始入侵古巴。在这次被称为“猪湾事件”的入侵古巴行动中,在中央情报局的支援下,1500名来自美国训练营的古巴反动军“2506突击旅”,带着推翻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梦想,回到了那片土地。然而,肯尼迪在下命令的时候,要求“2506突击旅”在没有美军的空军支援情况下对古巴进行袭击。1961年4月19日,古巴政府就已经逮捕或者击毙了这群反动者,肯尼迪也被迫要去为释放被俘的1189名生还者而进行谈判。
    这次计划的失败被归咎于军方高层之间缺乏沟通,其中所导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让反动军在登陆时完全没有得到海上的任何支援,使得他们在登陆之时就已经溃不成军。20个月之后,古巴以价值五千三百万美元的食品和药品为交换条件,释放了被捕的反动者。更严重的是,这次行动让菲德尔•卡斯特罗开始提防美国,并且坚信类似的攻击会再一次发生。
    肯尼迪在1962年10月12日关於古巴军事威胁的演说 
    1961年会晤尼基塔•赫鲁晓夫古巴导弹危机始于1962年10月14日,美军U-2间谍侦查机拍到了正在古巴建设中的苏联制中程导弹发射井的照片。这张照片在1962年10月16日被提交给肯尼迪。照片预示美国很快就会被陷于严峻的核弹威胁中,肯尼迪也因此陷于进退两难:如果美国攻击这个导弹发射井,可能会直接导致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核战争;但是如果美国不采取任何行动,则要一直忍受近距离的核弹威胁。由於距离太过接近,如果对方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发射核弹,美国很可能会在未还击之前就被击垮。另一个方面的考虑则是,美国会在它所在的西半球内成为弱者。
    许多军事专家和内阁成员希望对核弹发射井进行空袭,但肯尼迪则派遣海军监视所有抵达古巴的船只并做好封港准备。他开始与苏联谈判并要求苏方撤回一切在古巴的防御武器及器械。如果不这么做的话,苏联和古巴人民则要面临封港。
    一周后,他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一个长期的协议。赫鲁晓夫同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出导弹,只要美国保证永远不会攻击古巴并且悄悄的移除美国在土耳其境内的导弹发射井。在这次把整个世界向核战争拉近的危机是前所未有的,但所幸被兩個領袖的人性所阻擋下來。
    越南
    肯尼迪在越南方面所涉及的内容一直都被归为机密档案,直到“五角文件”(Pentagon Papers)在1971年被公开后才被解密。在东南亚,肯尼迪早在1961年就受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影响开始在越南利用有限的武力对付当地由胡志明为首的共产党力量。在宣布要与蔓延的共产主义做斗争之后,肯尼迪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对尚不稳定的南越政府给予扶持,其中包括运送16000名军事顾问以及美军特种部队至该区域。肯尼迪还默许使用凝固汽油弹、枯叶剂、喷气式飞机对所有区域进行攻击。美国持续对这一地区进行各种干涉,直到之后直接参与到越南战争当中。
    1963年7月,肯尼迪在越南面临了一个危机。当时行政部门的决定是去帮助推翻南越天主教会教主吴廷琰的政权。在1963年,南越军官们推翻了吴廷琰的政权,逮捕并最终杀害了吴廷琰(他的具体死因尚且不明)。肯尼迪肯定了对吴廷琰政权的推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担心吴廷琰可能会和中立政府(包括共产主义者在内)谈判,类似的事曾经在1962年在老挝发生过。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曾经说过,“对中立的妥协……就等于投降。”
    肯尼迪把美军在越南的数量从800人增加至16300人。很多历史学家在此处有一个争论点,那就是肯尼迪是否想通过这次在越南的军事行动来谋求在1964年选举中的连任。肯尼迪的以及后来林登•约翰逊总统的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陈述过,肯尼迪曾经非常想在1964年的选举后从越南抽身出来。在电影《战争迷雾》(The Fog of War)中,不仅是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提到过这个,一盘由林登•约翰逊录制的磁带也证实了肯尼迪确实计划过从越南撤军——一个约翰逊并不赞成的计划。还有另一个证据就是在肯尼迪的国家安全措施备忘录(Kennedy's National Security Action Memorandum,NSAM)第263号文件(1963年10月11日)中下达了在1963年年底前撤军1000人的命令。不过,由於需要推翻吴廷琰的政权,可能实际发生的事情正好相反,但是,自从肯尼迪在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做了关於世界和平的演说后(1963年6月10日),他在冷战中总体上确实走了弱鹰派的路线。
    在肯尼迪遇刺之后,新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在1963年11月26日立即用他自己的NASM第273号文件推翻了肯尼迪之前关於在1963年年底前撤军1000人的决定。
    西柏林演讲
    二战之后,在苏联和盟军同时施加的压力之下,德国被分裂成立两部分——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而前者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在1963年6月26日,肯尼迪访问了西柏林并做了一次公开批评共产主义的演讲。肯尼迪把柏林墙的建成当成了一个共产主义失败的例子:“自由十分不易,民主也并不完美,但是我们从没有把我们的人民用墙围起来。”这次演讲因为用到了一句非常有名的短语“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柏林人”)而家喻户晓。在肯尼迪说出这句话时有将近六分之五的西柏林市民站在街上聆听。他在日后还补充到:“我们再也不会有像那天的一天了。”
    支持太空计划
    肯尼迪急切的希望美国在太空竞赛中保持领先。谢尔盖•赫鲁晓夫回忆说肯尼迪分别在1961年6月和1963年秋两度与他父亲尼基塔•赫鲁晓夫商讨在太空计划方面的合资事宜。在早先,苏联在太空探索方面遥遥领先于美国。肯尼迪于1961年5月25日在议会发表了演说:
    “首先,我深信我们的国家将在这个十年结束前完成一个目标,即让宇航员登陸月球并安全反回。没有任何单一的航天计划会比这个更能使人类振奋,也没有任何计划比此对远程宇宙探索更重要。也没有任何计划像登月一样昂贵且充满挑战。”
    迟些时候肯尼迪于1962年9月12日在莱斯大学发表了演说: “没有一个期望成为其他国家跑者的国家会在太空竞赛上甘于落后。” “我们现在选择登月或做任何别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们容易,而是因为他们充满挑战。”
    在与尼基塔•赫鲁晓夫的第二次会谈中,他劝说苏联人进行成本分摊是有益的,美国人在太空项目上稳步前进。美国发射了一颗同步地球卫星并在议会通过了超过250亿的预算给阿波罗计划。
    尼基塔•赫鲁晓夫在1963年晚期同意了合作,但肯尼迪在协定付诸实施前遇刺。1969年7月20日,肯尼迪遇刺差不多六年后,美国人最终登上了月球
 
( 编辑:Jane)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