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生活指南> 行在美国> 知名汽车> > 正文
克莱斯勒
时间:2013-04-28 14:35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1924年克莱斯勒自主研发的被称为世界第一辆‘气流车’的Airflow曾极为轰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辆车并不被人们所看好,今天让我们再重新认识下Airflow。
    1934年克莱斯勒倾力打造了一款创新车型——Airflow,该款车是历史上首款流线型汽车,首次尝试改变了汽车的基本造型,以流线为主的车身减少了行驶中来自空气的阻力。但是最终在市场上并未取得成功。
    Airflow的创新设计来自工程师卡尔& #8231;布瑞尔的好奇,他好奇汽车外形对汽车运动的影响、行进中的汽车与周围空气的关系。布瑞尔最初的灵感来自奔跑中的鹅,发现它们把翅膀展成一个“V”型的姿势。于是,布瑞尔和另外两名克莱斯勒工程师弗瑞德& #8231;泽德和欧文& #8231;斯凯尔顿开始了一系列的风洞实验,探讨自然界的哪种外形前进阻力最小,并适用于汽车。为此,克莱斯勒专门在高地公园建造了一个风洞,截止1930年4月他们一共测试了50多款不同的模型。
    工程师们发现当时流行的两厢汽车在空气动力学方面让人吃惊的低效,甚至这种车型在倒车的时候反而阻力更小。根据前期对各种外形的实验结果,他们开始着手设计新车的造型。首先他们采用了单片式车身,在加强结构的同时减少累赘,更加轻快;然后流线型的轮廓使空气绕开车身向后流动,而不是垂直冲向前脸儿。
    Airflow的创新不仅限于外形,内部也有重大调整。
    当时传统的两厢车后轮上承担了65%的车身重量,而当汽车载客时,重量分配会更加失衡,后轮承重大概超过75%,威胁到路滑时的操作安全性。所以这种汽车后轮弹簧系数较高,乘客的感受相对比较颠簸。
    因此,克莱斯勒采用了创新的悬挂系统,不同于当时的传统汽车,他们将发动机前移到前轮上,座椅也相应的前移使其都位于轴距范围内,而不是位于后轮上,从而整个车身的重力分配前轮承担到54%,接近50:50的比例,使前后弹簧承受相同的压力,操作性更强,乘坐更加舒适。
    总之,该车型拥有良好的功率重量比,它的结构完整性也优于当时的其他汽车。
    在Airflow上市之前,克莱斯勒策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秀,他们把当时传统汽车的车轴和转向装置前后颠倒过来,“倒开”着车穿过底特律城。这场秀确实引起了不少轰动,克莱斯勒市场部门认为此举向公众暗示克莱斯勒不久将会有意外的大动作,也暗示着即将上市的新车将不同以往。
    虽然克莱斯勒在市场宣传上也下足了功夫,但是销量并不理想。而且由于其创新的设计,对汽车的焊接技术提出许多挑战,使得工厂面对很多技术和费用的压力。一方面汽车产能上不去,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环节的失误,早期购买的气流车在使用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很多汽车历史学家认为销售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此类外形不能接受。整个汽车前面的各部分被整合到了一起,从而显得过于现代,超过了公众能够接受的范围。
    第一年,Airflow总共销售了10839辆,克莱斯勒同时段的传统车销量是其2.5倍。
    落井下石的通用汽车对此展开了一场媒体攻势,旨在激起市场对此车型的深度怀疑。总之,舆论总是坚持认为这种新型车身不安全,尽管这种说法没有道理。当时克莱斯勒在很多电影院播放了一则辟谣广告:一辆空的Airflow被推下宾夕法尼亚州的悬崖,结果是车身虽然破损,但是仍然可以开动,外形也可以辨识。
    由于市场对该款车缺乏兴趣,1935年被刺痛的克莱斯勒对车身做了一些改造,让外形更加迎合大众的口味。最主要的改变是散热格栅不再是原来的瀑布造型。克莱斯勒还引进了同样全钢结构的传统车Airstream,这款车比气流车更受欢迎,销量也好,因为这款车只是看起来像流线型,实质上基本还是传统型。
    Airflow是克莱斯勒旨在脱颖而出的一次大胆尝试,此次失败对克莱斯勒以后的车型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们开始回归保守和主流,直到1955的forwardlook问世。
    传说费迪南& #8231;保时捷曾经进口了一款Airflow到德国,并从此车型中得到灵感,设计了第一款大众车,早期大众与airflow车型上的相似性似乎印证了这一传说。但事实上,因为甲壳虫的前身KDF的大体轮廓在1932年就已经成型,所以也许这只是一种英雄略同,但是因为时代不同,遭遇截然不同。
( 编辑:阮芳)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