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美国主题论坛> 名人帮> 美国记忆> > 正文
艾森豪威尔 二战中的盟军统帅曾是光脚的孩子
时间:2014-08-25 17:41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最近,美国发生了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争论。国际知名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应邀设计在首都华盛顿的艾森豪威尔纪念公园。他提出了耳目一新的方案:公园的核心是艾森豪威尔的雕像(编按:DwightDavid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和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近30年常被评选为美国最好的10位总统之一);但这个雕像不是总统、将军,而是一个光着脚农村的孩子,面对着一有八层楼之高的金属壁画。这壁画上展现了埃森豪威尔一生的业绩:二战中的盟军统帅,战后的美国总统,创建了宇航局、兴建了跨州高速公路、在学校和军队废止种族隔离……。这个光脚孩子望着自己未来一生的业绩,眼中充满了惊异。
  雕像争议反映美国社会变迁
  弗兰克·盖里说,这一构思是从艾森豪威尔本人那里来的。艾森豪威尔是在堪萨斯的艾柏林市(Abilene)长大的农村孩子。他衣锦还乡时对父老们说:“让我一生最为自豪的就是我来自艾柏林!”
  然而,艾森豪威尔的后人立即表示反对。他的儿子、特别是孙女们纷纷致信给设计委员会,其核心观点是:盖里把艾森豪威尔的形象表现得过于低微,没有突出他一生的伟大业绩。其中一个孙女甚至说:你仅仅出身低微并不能到这里。你到了这里,是因为你干的了不起的事业,所以国家要记住你。
  这场关于艾氏雕像的争议,反映着美国深刻文化和社会变迁。艾森豪威尔时代和当今的美国比起来已经恍如隔世。当然,艾森豪威尔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不是典型的农民孩子。他父亲是个上过大学的工程师。只是在他出生时早已家道中落。他和哥哥为了上大学,相约一人打工一人读书,隔年轮换,互相支持。结果,他哥哥要求先上大学,上了一年又要求再读一年。厚道的艾森豪威尔同意,继续在奶酪场干活儿。最终,因为西点军校免学费,他才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他一向把这样卑微的出身当作一生最大的自豪。
  他的后人,显然是受到当今时代的熏染,觉得强调这些是对他的贬低。难怪有些人会对艾森豪威尔的家人不满:你们要纪念自己的祖先,就自己花钱建纪念碑好了。这个纪念公园是纳税人的钱支持,艾森豪威尔总统属于我们国家的记忆,不是你们个人或家族所能垄断的。设计所凸显的主题是:对一个穷孩子来说,一切都有可能。这是那个时代的美国。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失去的美国。盖里天才地保存了我们最为珍重的记忆。
  艾森豪威尔时代无疑是美国的黄金岁月。那时,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富人,税率在91~92%之间。1944年通过的《退伍军人法案》已经开花结果:过去不能想象上大学的退伍兵,免费完成学业,以零首付低利率在郊外的富人区买房,创造了房地产业,也创造了崭新的中产阶级。艾森豪威尔扩大了社会福利,兴建了跨州高速公路,为战后美国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当时美国不仅贫富分化甚低,而且是主宰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工人的天堂;乃至教授的儿子无心上大学,宁愿高中毕业在本地当工人。
  1959年,美国在苏联的博览会展览住房,被苏联媒体讥讽为“泰姬陵”,是用来宣传的骗局。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尼克松就在这“泰姬陵”的厨房里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令人信服地指出:这样的住房价格仅1.4万美元,一个美国钢铁工人每小时挣3美元,一个月支付100美元就可以轻松地买下来。所谓“美国梦”,正是来源于这样的社会。
  艾森豪威尔最初的内阁,被称为“九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管道工”。不过,这十位阁僚只有两位出生在富裕家庭。另外几位中,有两位是农民的儿子,有一位是银行出纳员的儿子,一位是教师的儿子,一位是得州小镇唯一的小律师的女儿,另一位的家长太穷、他不得不从高中辍学帮家里干活儿。对那时的美国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美国就是一个让光着脚的孩子梦想的地方!
  美国社会如今贫富隔离根深蒂固
  如今的美国,则大异其趣。今年保守主义学者查尔斯·默里(CharlesMurray)出版的《分道扬镳的社会:1960—2010年美国白人的状况》(ComingApart:TheStateofWhiteAmerica,1960—2010),细致描述了艾森豪威尔之后美国的变化,即刻引起媒体轰动。左派和右派对他的观点虽然褒贬不一,但很少有人能够否定他所揭示的事实:美国社会不仅贫富严重分化,而且在文化和社会行为上也分道扬镳。穷人和富人不仅仅收入差距天上地下,而且不再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他们从事不同的娱乐和运动,吃不同的食品,遵循着不同的婚姻模式,教育孩子的方法大异其趣,甚至干脆居住在不同的地方:种族隔离虽然被废止,事实上的贫富隔离则已经根深蒂固。在艾森豪威尔时代,不同的阶层至少还看同样的电影、同一个电视频道,还分享着所谓的“美国生活方式”。如今,这种共同的“美国生活方式”已经丧失。代之而起的是富人的生活方式和穷人的生活方式。结果,美国的社会流动性已经大大低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穷孩子越来越难摆脱贫困,富孩子越来越容易呆在父母的阶层中养尊处优。而且,这一切绝非种族问题。CharlesMurray之所以把其研究集中在白人社会,就是试图说明:即使在主流的白人社会中,所谓主流的共同文化也已经不存在了。美国社会正在失去基本的粘合剂。
  艾森豪威尔的后人,特别是他的孙女儿们,显然在后艾森豪威尔时代生活得太长。在当今这种分裂的文化中,她们已经无法把一个光脚的孩子和总统、将军联系在一起。
  评论家们指出,盖里的设计并非没有展示艾森豪威尔作为总统、将军的业绩。恰恰相反,他把艾森豪威尔一生的主要成就都铺陈在那个光脚的孩子难以置信的目光的凝视中。这无疑是在重申一个正在消失的“美国价值”:一个社会不管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其核心价值永远应该建筑于给每一个人(不管他的出身贵贱)以平等的机会之上。
  这场关于艾氏雕像的争议,反映着美国深刻文化和社会变迁。艾森豪威尔时代和当今的美国比起来已经恍如隔世。……美国社会不仅贫富严重分化,而且在文化和社会行为上也分道扬镳。穷人和富人不仅仅收入差距天上地下,而且不再拥有共同的文化认同。
( 编辑:wangshun)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