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美国主题论坛> 美国故事> 我的故事> > 正文
我在美国生孩子——从个人经历感受浅谈美国医疗体系
时间:2014-07-22 18:44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随着电视剧《心术》的热播以及妈妈在医疗系统工作几十年的耳濡目染,使得我本身对中国医疗系统也有一些了解,加之在经历了美国生子之后,使我更加对中美之间医疗体系的巨大差异深有感触。于是诞生了这篇随笔,一方面希望纪录下怀孕生子这段宝贵经历,另一方面也希望从医疗体系层面给想了解中美差异的筒子们一个小小的参考,欢迎大家讨论。
    美国东部时间5月9日11:58,8斤重的胖儿子在小淡定了一天之后,终于来到了这个世界。从此我也从想去哪里蹬鞋走人的状态,转变成为被baby琐事缠身,被甜蜜负担所牵绊,完成了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想起了前几天看电视剧《心术》,霍思邈说的那句话,对于孩子是既幸福又害怕,幸福生命从此有了延续,害怕生命中从此有了牵挂。现在孩子也即将满月了,周围朋友同学也基本都完成了生儿育女的角色转变。同时我也看了许多有关这一过程的文章,就怀孕生子的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东西,以及中美之间观念,方式,医疗体制的不同,我想把自己经历感受写出来,供大家讨论参考,也转给需要的一些朋友们。
    1.Clinic看病流程
    11年2月下旬,怀揣梦想我踏上赴美征程,想要一探美国这个神奇国度的究竟。毕竟这里曾经是无数神话诞生的地方,尽管你也许觉得怀揣梦想这样的激情状态貌似已经不再适于年近三十的人。3月底我开始了苦逼的GRE准备,想攻下这个难关再准备要孩子,毕竟生孩子是大事,即使耽误一些学业上的事情,也要先要孩子,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能犯糊涂。四月进入备孕状态,与许多期待准爸妈状态的夫妇一样,我单纯的以为怀孕是个立竿见影的事情,于是五月份,我满以为自己成功升级。超标一星期后,我开心的去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后说我并没有怀孕,然后问我什么时候开始要孩子的,我说这是
第一个月。和蔼的Dr. Clark哈哈大笑,告诉我根据统计,每对夫妇从备孕到怀孕平均需要九个月的时间,并拿着病历本轻松的朝我腿上一拍,说:“Relax!”。在这里我也想告诉那些开始备孕的未准爸妈们,放轻松,给自己一年的时间,不要轻易的怀疑自己。还有一点感受很深的就是,在美国,什么事情都喜欢用数据说话,尤其医生看病,医生总会告诉你各种各样的数据,并给你一些建议,比如一些疾病的筛查,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统计专业在美国一直很火,工作也很好找的原因吧。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美国的医疗体系。下面我大概介绍一下美国的医疗系统,以及在美看病,报销等等的流程。在美国,首先看病一般当天看不上,都要先预约,除非是emergency,当然急诊的费用也要高很多。预约好之后第一次看病一般都要建病人档案。然后前台护士要你的ID,医保卡,SSN(社会保险号,相当于美国人身份证号码)登记,完成之后你就可以再候诊室呆着,等着叫名字。护士叫到你名字之后,领着你到一个诊室。之后的流程就跟国内有着很大的差别了。在国内一般是医护人员不动,病人及家属动,比如看病,缴费。这一点在美国看病要轻松很多,病人进入诊室以后,就等着相关的医护人员进来按流程办事,家属也可以陪着,病人及家属不需要任何跑动,并且
在你看病的时候肯定不会有任何人在场打扰。这一点在后来生完孩子住院也深有感触,家里人每时每刻都在病房陪着我和宝宝,没有上蹿下跳的缴费啊,取化验结果啊,拿药啊这些琐碎的事情。言归正传,进入诊室之后护士先做一些基本的检查之后,会给你一件病号服和单子,叮嘱你***光换上,等医生进来检查。几分钟后,医生会敲门进来,然后热情的nice to meet you一番,开始对你之前的基本检查,包括验尿等等的结果进行解释,在每次做妇科检查之前都会先问病人,你是否介意我给你做检查,尤其是男医生,在你允许之后戴上手套进行检查,检查之前会告诉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你要忍受一下,比如“A lot of pressure”或者说“sorry,my hands are a little cold.”虽然都是一些细微的细节,但是我想能非常有效的缓解病人的痛苦,以及增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全部检查完之后,医生每次都会留给病人问问题的时间“Any questions?”直到病人说没有问题了,医生留给你一个单子,告诉你“We will see you in *** weeks.”然后拿着这张单子去前台预约,这样就完成了一次看病,一般一次20—40分钟。
    还有一点感触很深的是,在美国,残疾人,穷人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要比在中国好得多。基础公共设施,停车场最好的位置都给残疾人趴车,无故占用残趴,罚款是普通罚款的两倍,250刀一次。公交车如果路途不是很远可以免费接送残疾人。基督教会里每周都有一次免费的午餐,午餐包括水果、蔬菜沙拉,甜点,橙汁,牛奶,咖啡,主餐,食材也还比较新鲜.教会还会安排很多残疾人或穷人工作,给他们提供一个劳动和社交的场所。
    2.关于保胎
    扯远了,回到正题。9月初我终于成功升级成为了准妈妈。紧接着各种产检接踵而来。未满孕三月的时候,我的孕酮也是有点低的,而且前三个月也出现过褐色分泌物,上网一查也是有些先兆流产的征兆,去了医院问了医生,医生说这个也属于正常,让我补充孕妇维生素观察就可以。我刻意提到了需不需要保胎,或者打黄体酮之类的,医生说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中美之间的观念确实差距很大。我也认识很多孕妇,前三个月跟我症状一样的,都被诊断为先兆流产,又吃药,又打针的,死命保胎。当然这个跟国内的医患关系以及独生子女制度都有一定的关系,但美国医生貌似觉得如果挺不到三个月就流产的胚胎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胚胎,在他们看来也没有必要保。这个问题上,目前争议还是挺大的,但从我个人经历来说,还是顺其自然的好,不要刻意保胎,要相信自己,相信宝宝,更相信自然界生命力量的强大!一个月后,我被安排去clinic建档,他们叫做New OB。看我加入的一个准妈咪群里,各个姐妹为办准生证瞎忙活,为去一个好医院生孩子建档送红包之类的破事,大清早起来排号产检,我心里还是小暗爽了一下。
    3.医保流程
    产检频繁了自然账单也就雪片般飞来。刚一开始接到各种各样的单子,有保险公司寄来的,有医院寄来的,有clinic寄来的,还有lab寄来的,我一头雾水。请教了在医疗系统工作的姨妈之后,终于对美国的医疗系统有了皮毛的了解。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之前也说了,在美国看病要先预约,之后按预约时间去看病,一直到看病结束是不需要任何交费的。过后大约一周,保险公司会信件通知你他们在几月几日收到了一份总额为多少的来自哪里的索赔。如果你不做任何回复那么保险公司会默认这笔费用没有问题,紧接着保险公司开始进入理赔核算阶段,核算完毕后保险公司又会寄一个该笔费用保险核算过后的明细过来,比如一共多少钱,医保cover掉多少,discount有多少,最后得出一个patient balance,这个数字就是你需要缴纳的个人部分。同样如果你不做回复,保险公司默认你认同他们的理赔。也就是说医保过程不需要报销,病人只需缴纳自己应缴部分,保险公司核算完毕后,各支付各的就可以。如果你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有异议,你可以直接打电话去保险公司的客服去argue,争取自己的权益。最后一步,收账的单位就会寄账单来,这个收账单位有可能是不同的地方。这点跟国内也有很大区别。国内全部都是交费给医院就可以。美国这个医疗体系太不同,首先一般看病都不是去医院,是去一个clinic,这个clinic类似于一个公司,由几个医生组成。或者几个医生凑一起,可以组成一个medical associates,或者也有大的医疗公司聘用各科的医生。一般的人都有一个私人的全科医生,小病之类的都去看私人全科医生,如果私人全科医生认为需要进一步检查会refer你去专科医生那里。在美国大部分的医生都是在一个公司工作,而不属于某个医院,如果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refer你去某个合作医院去检查,比如大型的仪器检查,CT或者核磁之类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医生工作在诊所,而不是医院。当然诊所一般都会选择离医院很近的一个地方,方便病人。每次看病会有不同的内容,也是由不同的地方负责,拿怀孕来讲,每次的验尿,还有抽血化验都是由某些lab来做的,自然收费就是由lab来收,而常规的检查或者小型检查如B超之类的,由医生所在的clinic或者associates来收,如果大些的检查则由医院来收。最后介绍账单的支付方式。这个账单你可以寄个人支票支付,也可以用信用卡支付(把信用卡号相关信息填好寄到收款单位),或者打电话把信用卡相关信息告诉收款单位,进行信用卡自动扣款。这样的缴款方式在美帝可以有,貌似要普及到天朝,不知道猴年马月的事情了,而且在一个不以信用机制为基础的社会里,简直不敢想象。之所以有这样的账单支付方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收款单位不一定都在本地,也许你人在A城市,收款的LAB在B城市,医生所在的associates在C城市。所以要病人亲自去当地缴费也是不可能的。这个跟天朝也有很大区别。
    4.住院感受
    5月9号凌晨两点,老公开车带着我来到医院。老公去停车,我从emergency的入口进去说明情况后,马上有护士推来了轮椅,带我直接上了二楼的birth center,进入产前检查室。没有携带任何待产包,没有上蹿下跳的各种繁琐住院手续,我们两个人两手空空淡定的来到医院。之后护士来登记各种资料问问题,然后我签字。换上衣服后,开始了漫长的监控。由于宫口刚开了两指,我只能继续在地下溜达,直到五点钟,宫口开四指后,我被留在了产房。产房全部都是单人的,或者说一个家庭一个产房。只要产妇需要,家属都可以在产房里待着。或者中间有访客过来,只要产妇允许也都可以进来。产房里有类似练瑜伽的大球球,用来缓解产妇背部腰部的不适,还有一个类似马桶的铁架子,可以坐在上面,以适应不同的分娩姿势的需求。同时产妇也可以在卫生间让家人帮着冲热水在背部,以缓解阵痛的不适。所有的这些都有效的缓解了我对分娩的恐惧。护士来询问要不要麻醉,我说要。之后六点钟麻醉师给我上了epidural(应该是硬膜外麻醉),当然麻醉之后就要完全在床上呆着了,不可以下地活动了。十分钟后疼痛缓解了许多。二十分钟后,我居然可以安然的入睡,这样一直睡到十一点半,宫口全开了,一个助产士,一个实习医生,一个医生帮助我生产。那个有经验的助产士非常厉害,给了我强有力的指导,不到半小时,八斤的儿子就和我见面了。孩子一出来,爸爸要负责剪脐带,脐带处理完就要把宝宝放在妈妈的胸前,这样可以soothing宝宝的情绪。同时护士会接着处理宝宝的鼻孔嘴巴,擦净宝宝身上的东西。接着要烤蓝光,半小时后,需要宝宝和妈妈tummy to tummy接触,就是宝宝和妈妈都***光,一方面还是安抚宝宝情绪,据说这样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烦躁和不安,同时进行新生儿哺乳。我也顾不上空调有多冷,产后有多虚弱,光着就光着,抱着宝宝一个劲儿的瞅。
    休息之后,我被推入了普通病房,当然病房也都是单人间的,医院也很人性化,专门配备了陪侍沙发,白天折叠起来当沙发,晚上可以抽长当床睡。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老外都不坐月子,生完就喝冰水之类的。所以要想喝热水,得提前跟护士说。之后住院的两天让我真正体验了美国式的管理和流程控制。住院两天里来来回回接触了无数的医护人员。我们都搞不清都哪跟哪儿,只知道有护理产妇的,护理新生儿的,给新生儿洗澡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儿科医生,产科医生,母乳喂养咨询师还有若干不知道是哪个部分的,反正每波儿和每波儿的人都不一样,他们都各负其责,有条不紊,看惯了中国式医生的冷脸,这倒真的让我和我的家人有点受宠若惊。
    医院里给产妇和新生儿准备了几乎所有的产后所需的东西,在我们询问之后得知这些都是免费的。包括宝宝的纸尿裤,湿纸巾,小包被,衣服,液体奶,medela手动吸奶器,给产妇的产后专用卫生巾,消毒缓解疼痛的喷雾等等。总之我和老公是两手空空去的医院,只拿了相机手机之类的,甚至连钱,卡之类的都木有带,生完孩子之后就一直是往家拿东西,除了一个热水壶就没从家带东西到医院里来。
    5.费用问题
    和许多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医保是最万恶的。这也是奥巴马政府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同时美国人对目前的医保制度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当然也听在医疗系统工作的姨妈讲过,全民医保和美国的这种医保制度各有各的优点。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很多顶尖的医学专科专家都在美国,当然与美国本身的优越的科研条件分不开,但与他的医保制度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不深究了。
    说到具体费用就我个人而言,前期产检费用一共$3381.5,除去医保cover掉自付$706.54。分娩当天加之后住院两天费用一共$11383,目前保险公司核算还未给出结果,但据生完的前辈们讲,一共下来差不多$2000左右,如果剖腹产,费用可能要再增加50-60%。当然,这个自负的部分跟你的医保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的医保好,比如工作了的人,很多都是一人工作,全家都有医保,而且福利好的单位给员工上的医保也很好,自付部分自然就少,cover的种类也多。我这个是学生医保,相当烂的说,能cover这些也已经不错了。
    6.其他的一些福利
    就我从怀孕到现在,也申请了一些福利项目。比如有一个妇婴计划,从怀孕开始,孕妇每个月可以免费领到一些必须的营养品,包括每月4个加仑的牛奶(将近30斤,反正以中国人的喝奶速度是绝对喝不完的),一打鸡蛋,一包全麦面包,两大盒麦片,一瓶花生酱,10刀的水果蔬菜券,1.78L的橙汁,一斤豆子,差不多这些吧,一共加起来一个月不到一百刀的东西吧。孩子出生后,一个月会给四罐雅培的奶粉,还有一些纸尿片之类的。孩子出生后,只要在美国,也需要缴纳医保,但是他作为美国人,就可以享受美国公民的一些福利了。我们给孩子申请了相关的医保,就不需要额外的缴纳孩子的医保了。当然,作为在美国的一个外国人,我们能够享受的福利很有限,如果是US citizen或者resident,可以申请的福利项目就更多一些。
    基本想起来的也就这么多了。希望给在美帝的准麻麻们以及对中美差异有兴趣的一些筒子们以参考。个人愚见,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 编辑:hank)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