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政坛轶闻> 总统全景> 十大最富有的总统> > 正文
生来财大气粗的西奥多·罗斯福
时间:2012-11-28 13:13 来源:美国资讯网
字号:【

 
    罗斯福来自于纽约一个财大气粗的家庭,继承了大笔遗产,并从信托基金中获得稳定收入。19世纪80年代,他位于达科他州北部的牧场破产,损失相当于今天的150万美元,然而家庭财富仍使他有能力继续过着奢华的生活。与许多其他总统一样,他的写作收入也相当可观。
    附注:由于在美国历史上,有两位罗斯福总统,一位是第二十六任的西奥多•罗斯福,一位是第三十二任的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而且这两位是罗斯福家族的远房堂叔侄关系。所以在这里称西奥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总统,称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
    总统任期
    1901年9月14日——1904年3月4日
    1904年3月4日——1909年3月4日
    政党
    共和党
    任内措施
    设立美国商务与劳工事务部
    1903年,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建议美国国会设立美国商务与劳工事务部,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后,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任命乔治•科特柳为内阁中第一任商务与劳工部长。
    实行反托拉斯政策
    美国自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大企业通过兼并小企业加速了资本与生产的集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结合,逐渐发展为垄断资本。因此,各种垄断组织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不断破产,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而人民对大财团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老罗斯福政府执政之后,为了缓和人民的情绪,于是老罗斯福政府开展“反托拉斯战”。将矛头直指垄断组织。1901年12月,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中提出要构筑公平贸易,实行反托拉斯政策。
    老罗斯福政府的反托拉斯政策有:
    1、解散北方证券公司。老罗斯福政府执政之后,在1902年,老罗斯福政府的司法部长诺克斯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由,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此案审理了两年多。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解散北方证券公司。
    2、加强州际贸易委员会的权力。这一方面的主要措施是老罗斯福政府先后实行《埃尔金斯法》与《赫伯恩法》。其中的《赫伯恩法》授权州际贸易委员会设置铁路运费上限,同时也禁止铁路公司为关系公司免费运输货物,这就加强了州际贸易委员会对铁路工业的控制。
    老罗斯福政府的反托拉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垄断组织的发展,缓和了人民的不满情绪,但由于老罗斯福政府并未从经济上制裁垄断组织,这也就造成了垄断组织的不断增加。
    保护资源
    在19世纪90年代初,美国大量的公共土地落入投机者手中,铁路公司也大量抢占土地,在土地投机活动中,垄断资产阶级获得暴利,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许多的政府官员因收到贿赂,也支持这种投机活动,致使国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原来美国的森林有8亿英亩,到1901年,剩下不足2亿英亩,煤炭、石油等资源也遭到破坏性的开采。这种破坏行为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
    对此情况,老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保护国家森林。这一方面的主要措施是造林、采伐与防火。
    2、成立专门机构。这一方面的主要表现是,1907年3月,老罗斯福政府成立内陆水道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有关森林保护和商业水道等问题,而后在该委员会的建议下,1908年5月,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召开州长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内阁阁员和一些专家学者,这次会议对保护国家自然资源进行了全面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不久,老罗斯福政府又成立了国家资源保护委员会。
    3、开垦旱涝地区的土地。1902年6月,老罗斯福政府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土地开垦法》,开始了25项土地开垦与水利灌溉工程,最大的工程是修筑在亚利桑那州的罗斯福大坝。
    4、成立保护区。这一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在1903年,老罗斯福政府在佛罗里达州的佩利肯岛建立了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又在1906年老罗斯福政府指定怀俄明州的魔塔村为第一个国家保护区。
    老罗斯福政府的以上政策,使得美国国内的自然资源得到保护与合理性的开发,森林资源大面积增加,同时很多的干旱地区变为了良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视卫生事业
    当时美国肉类工业的卫生条件极差,人民对此强烈不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06年,老罗斯福政府先后颁布了《肉类检验法》与《纯食品和药品法》,规定联邦政府对肉类进行检验,并禁止在州际买卖掺假、假冒、有毒或有害的食品、药材、药剂和酒类。
    这一措施,使得美国人民的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实行对外扩张
    1、提出“大棒政策”
    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成为了新兴的强国,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美国获得古巴、波多黎各等地,加强了对加勒比海地区的控制。而英国于1901年与美国签订《海—庞斯福特条约》,承认美国有权在中美洲单独开凿运河和进行管理,并于1902年将驻扎在加勒比海的英国海军撤走,实际上,英国将这一海域的制海权交给了美国。随着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的增长,美国开始竭力谋取在这一地区的优势地位。
    于是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在多次演讲中,尤其是在1904—1905年致美国国会的年度咨文中,对门罗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即“大棒政策”,主要内容是:为了避免第三方在拉丁美洲采取行动,美国必须自行维持西半球的秩序,如果出现行为不轨的国家,美国有权进行军事干预。
    2、干涉古巴内政
    美西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在古巴驻扎着大量的军队,为了进一步控制古巴,190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普拉特修正案》,规定古巴政府不经美国同意不得与外国缔结条约,同时为了保证古巴的独立,美国有权出兵干涉古巴内政。1902年,老罗斯福政府强迫古巴签订一项协定,强租古巴的关塔那摩和翁达湾两处海军基地。
    1906年8月,古巴人民起兵反抗本国的反动统治,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命令美军前往古巴,9月,美国海军“丹佛号”军舰开抵哈瓦那港。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古巴的政府官员纷纷辞职。1906年9月,老罗斯福政府派遣陆军部长塔夫脱率领美军镇压古巴人民的起义,最终,成立了以塔夫脱为总督的临时政府。1908年底,在美国的操纵之下,古巴举行总统选举,组成新的傀儡政府。1909年1月,美军开始撤出古巴。但是,美国根据《普拉特修正案》仍可继续干涉古巴内政。
    3、开凿巴拿马运河
    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占领了菲律宾、关岛等地区,使美国的势力范围迅速发展到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美国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打开国际市场,需要开辟一条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运河。同时,美国从军事角度考虑,美国海军的主力军舰“俄勒冈号”要从旧金山开往古巴的圣地亚哥港,绕道麦哲伦海峡需时65天,如果开通了沟通两大洋的运河,则可以无形增强美国海军的实力。因此,老罗斯福政府十分重视开凿沟通两洋的运河。
    1903年1月,老罗斯福政府与哥伦比亚政府签订一项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哥伦比亚在治下的巴拿马地区划出一条15英里宽的地带租给美国开凿运河,租期99年。美国付给哥伦比亚1000万美元,以后每年付给租金25万美元。
    但是,哥伦比亚议会却拒绝批准这一条约。于是,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与巴拿马地区代表巴里利亚秘密策划政变,由美国总统老罗斯福派出美国海军前来支援,1903年11月2日,美国海军抵达科隆。1903年11月3日,发动政变,当晚宣告巴拿马共和国政府成立,而后老罗斯福政府迅速予以承认。半个月后,老罗斯福政府与巴拿马签订《美巴条约》,取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与永久管理权。
    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1920年正式通航。
    4、向中美洲地区扩张
    这一方面主要有两个表现:
    (1)1902年,英、德、意以索取债务为由,出动海军封锁了委内瑞拉的港口,于是,委内瑞拉危机爆发。老罗斯福政府奉行门罗主义政策,警告欧洲各国不得干涉西半球事务,与此同时,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命令美国海军前往委内瑞拉海域巡逻,趁机将势力范围深入了委内瑞拉。
    (2)1904年,法、德、意、比等欧洲国家向多米尼加追讨债务,并以武力相威胁,老罗斯福政府乘机干涉多米尼加内政。1907年,老罗斯福政府与多米尼加签订一项条约,规定多米尼加的关税由美国接管,成为美国的保护国。
    5、扩大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
    20世纪初,沙俄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中国东北,为了进一步扩大美国在华势力范围。1903年,老罗斯福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开放中国东北的一些港口,但是由于清政府在沙俄的威胁之下就拒绝了老罗斯福政府提出的要求。
    但是在1905年7月,当日俄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时,日军已处于战场上的有利地位,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应日本的邀请亲自出面调停,但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条件是日本支持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在和谈之前,老罗斯福政府派遣陆军部长塔夫脱前往东京,与日本首相桂太郎达成《塔夫脱—桂太郎密约》,规定:日本承认美国在菲律宾的权益,而美国则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权益。而后,日俄双方在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调停之下,1905年9月5日,日俄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规定:沙俄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把在中国旅大(旅顺、大连)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因此,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殊荣。
    此外,在1906年,美国总统老罗斯福建议美国国会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以在中国创办学校培养中国学生,或者挑选一部分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1907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这一建议,1908年,老罗斯福政府开始正式实行。这一措施的实行,加强了美国在华的政治影响,同时加强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 编辑:admin)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