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科技前沿> 科技巨头> 硬件巨头> > 正文
XEROX公司(4)
时间:2013-12-17 14:36 来源:百度百科
字号:【

  质量革命
  大卫.卡恩斯决定发动一场质量革命来拯救施乐。他的信心来源于同样使用施乐技术的富士施乐,由于全面采用质量管理,富士施乐在1980年赢得了日本质量最高奖—戴明奖。
  在行动之前,卡恩斯听取了很多管理大师的忠告,其中包括约瑟夫.朱兰(Joseph Juran)、爱德华兹.戴明(Edwards Deming)和菲利普.克罗斯比(Philip Crosby)。而在从日本回美国的飞机上,卡恩斯希望能够用“期望(Expectation)”来激发施乐人改进质量的热情。
  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最好方法是改变他的思维方式。然而很多施乐员工则认为:“我已经尽了我的最大努力,这样做出来的产品自然是最好的。”卡恩斯推行的质量革命遇到了他称之为“湿面条(Wet Noodle)”的阻碍,湿漉漉,黏糊糊,毫无反应。
  为了解决“湿面条”的问题,卡恩斯接受了咨询公司的建议,成立了自己的管理核心队伍。这些人后来被施乐称为“黑暗中的先知”,其中包括第四任CEO保罗.阿莱尔(Paul Allaire)。
  为了能够让高级管理人员明白公司面临的困境,卡恩斯决定每天安排一名高级管理人员接听用户的投诉电话。这项计划很快使公司高管们感受到用户的失望情绪。这些电话的内容包罗万象—从简单的发牢骚到对施乐的咒骂。这些电话推倒了公司总部与市场之间的“隔墙”。
  在让高层明白公司面临的困境之后,卡恩斯决定1983年2月7日至9日在里斯本的施乐国际管理培训中心举行会议。这是一个为了实现麦克卡隆“创建一支战无不胜的销售与服务队伍”之梦而在70年代初建成的中心,其设施在全美首屈一指。中心共有220间教室和实验室,其专业的摄像制作设备让电视台都羡慕不已。此外,游泳池、舞厅、网球场、篮球场,甚至还包括美容室与酒吧。但是,在这里受训的学员是无法享受这些设施的,他们唯一的娱乐只有一个收音机。由于里斯本会议只有三天,为了增强会议效果,卡恩斯提前向公司高层散发了施乐的质量“蓝皮书”。蓝皮书阐述了施乐质量战略思想的基本思想:一个企业要想长期获得成功,就必须将质量改进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质量是由客户来确定的,无论这些客户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改进质量的前提是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圆满地实施决策。
  施乐公司还在蓝皮书中加入一段30秒的“电梯演说词”,它的构思是利用人们乘电梯的时间宣传质量管理思想。由于施乐的总部只有三层楼,电梯上下的时间很短,因此演说词的时间被限制在30秒。
  精心的准备与对质量的期待带给了里斯本会议完美的结果,参加会议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将要创造新的施乐历史。施乐倡导的LTQ(Leadership Through Quality)运动与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有很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全面质量管理是自下而上的运动,而LTQ则是自上而下的运动,更加符合美国人的特点。
  依靠着一步一步的努力,施乐公司不仅重新收复被日本公司占据的市场,更在1989年赢得美国质量大奖—Malcolm Baldrige.卡恩斯赢了,施乐复活了。
  再造数字施乐
  当时钟跨入20世纪90年代时,施乐再次面临着数字时代的机遇。这一次,在保罗.阿莱尔的带领下,施乐成功了。 阿莱尔盛世保罗.阿莱尔是马萨诸塞州一个菜农的儿子,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在卡恩斯的质量革命中,他是一个强有力的执行者。
  按照阿莱尔的经营策略,施乐卖掉了与主业无关的公司,专注于主营业务。1994年,施乐开始将自己定位为文件管理公司,而不再仅仅是复印机生产商,同时将公司的标志更改为像素化的“X”。
  多款数码打印/复印设备的推出让施乐迅速开辟了一片新的市场,“施乐公司再一次充满活力。”《福布斯》(Forbes)毫不吝啬对施乐的赞美。阿莱尔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采访时表示:“我们旨在建设一个既拥有目标高度集中的小企业所具有的速度、灵活性、责任感和创造力,又具有大公司所特有的规模效益、资源获取优势和远见卓识的公司。”这是一个战略狂想。
  1999年,施乐数码产品的销售额为102亿美元,模拟产品的销售额为74亿美元。按照阿莱尔的设想,施乐将加大投入,在新千年里继续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在施乐公司1999年的总营业额192亿美元当中,美国市场的营业额达到了104亿美元;在欧洲的分公司--施乐有限公司的营业额为53亿美元;拉丁美洲和加拿大为35亿美元。数码产品的营业额在1999年增长了53%,第一次超过了黑白复印机的总营业额。
  对于施乐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时候的表现,华尔街给予了非常正面的反应。股价从1991年的11.47美元涨到1998年的59美元和1999 年的最高点—68美元。连续70年来施乐一直向股东发放年度红利,自从1948年起一直发放季度红利。以至于在华尔街,施乐股票有“孤儿寡妇股” (Nifty Fifty)之称,表示其增长稳健没有风险,孤儿寡妇可以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投资于此以备养老。
  失败的改革
  阿莱尔在出任CEO不久,就开始与董事会商讨接班人的问题。到了1996年,董事会决定增设一个总裁兼COO(Chief Operation Officer)的职位,这一位置是任职CEO的过渡,可以被看做是“储君”。通过猎头公司,阿莱尔找到了理查德.托曼(Richard Thoman),一个完美的人。
  托曼在几所不同的大学拿到了四个学士学位、三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从麦肯锡、美国运通直到IBM,托曼一直跟随郭士纳。当托曼在IBM负责个人电脑部时,将190条生产线缩减至65条,改善内部信息系统,让经理们随时可以获得销售数据,终于在1995年将个人电脑部扭亏为赢。1997年,托曼离开IBM出任施乐总裁兼COO.1999年,托曼正式出任CEO.但是在董事会的要求下,阿莱尔继续列席高层管理会议。
  自从战胜日本人后,一种内部的官僚主义文化“Burox”在施乐出现,人们希望托曼能够重现IBM的辉煌,在施乐推行改革。“我非常喜欢施乐的品牌,却不喜欢施乐对市场反应迟缓的坏名声。施乐需要努力,爬出办公室市场的小角落。”托曼说。
( 编辑:Lingli)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4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