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名人艳闻> 名流轶闻> 学者情怀> > 正文
玛莎:比海明威更硬的女人
时间:2012-12-29 18:12 来源:优雅
字号:【

 

玛莎·盖尔霍恩 
 
    她和海明威的婚姻维持了5年,她却因此挣扎了50年 
    人们称他们是“打火石和韧钢的配对” 
    她是20世纪的最优秀的战地记者之一 
    战场上,她比海明威离炮弹更近 
    海明威征服过狮子,她的心中有100头狮子 
    她抛弃了海明威 
    
    玛莎·盖尔霍恩(Martha Gellhorn)是一位著名的战地记者,她采访过八次世界上著名的战争,她去世后,新闻界设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 
    她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1958年获得过著名的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无不否认,她是世界女性的佼佼者,特别是在她生活的时代。 
    她曾是海明威的妻子,她的光芒被更著名更优秀的海明威所掩盖,她不幸成为世界大文豪的陪衬和祭奠品,事实上,从出生到在伦敦公寓里自杀,长长的九十岁的生命里,她没有一天成为海明威的附属品!她一直是她自己,骄傲,朝气蓬勃,充满野心。 
    她却长久地被人遗忘了,偶尔被提起,也是冠以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的身份:2005年,好莱坞筹拍讲述海明威与玛莎的电影,由出演《X档案》、《末代独裁》的吉连·安德森饰演玛莎。2006年3月,美国波托马克图书出版社发行《海明威在中国前线,他与玛莎·盖尔霍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任务》。海明威曾在中国当间谍?该书引起的震动,再次让人们想起她,同年,《玛莎·盖尔霍恩书信集》出版发行。 
    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战地记者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波士顿大学图书馆举办了“在前线:战地和政界的女记者”专题展览,展出了玛莎·盖尔霍恩的作品……这次是她自己,与海明威无关。 
    不管是否因为海明威,以上种种事件,都化成一阵阵风,正在吹走历史的烟尘,让我们去了解一个真实的玛莎·盖尔霍恩,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比海明威更硬的女人。 
    一 打火石和韧钢的配对 
    1940年11月20,玛莎·盖尔霍恩与海明威在怀俄明州结婚。海明威成为她的第二任丈夫,她成为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 
    海明威的朋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听到消息,惊讶万分,他说:“我想这次应和海明威从前那些Pygmalion式的关系不同吧。”海明威前两任妻子都很柔顺,她们为海明威而活着,玛莎是一个特别的女人,性格硬朗,勇猛,当时的她和海明威一样,是著名的战地记者和作家,一位记者则把他们结合形容成“打火石和韧钢的配对”。 
    67年过去了!特别是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学成就为世界所称道。这67年中,作为“韧钢”的海明威闪出更耀眼的光芒,他的硬汉形象为世人知晓和膜拜,而当年那块“打火石”,则被人们的推出视野,视为“韧钢”海明威的陪衬品。人们提到玛莎·盖尔霍恩,会说,哦,那个女人,被海明威征服过的那个女人! 
    历史掩盖了一切——海明威爱酒,喜欢打猎,也喜欢斗牛,如果把海明威比作他名篇《老人与海》中咆哮的海,玛莎则是那位老人,它们谁也没有输,是老人抛弃了大海,不屑再与它争斗;如果把海明威比喻成赛场上的斗牛,而玛莎则是斗牛士,与它完成一番较量后,愤然离场。海明威的一生有过很多较量,都是凯旋而归,他却败给了这个女人。 
    1945年,她主动抛弃了海明威。他们的婚姻维持了不到5年。5年的婚姻却让玛莎挣扎了50年,直到她服下安眠药,在伦敦的公寓里自杀,她都没有挣脱掉“海明威妻子”的帽子。尽管她是那么出色,一生中采访过众多的战争,从1930年开始,只要世界上那里有战争,哪里的硝烟最浓烈,哪里的炮火最激烈,她就去哪里。 
    1989年, 81岁的玛莎仍然检点行装,现场报道美国入侵巴拿马的事件。她写过5部长篇小说,14个短篇小说,出版过两本短篇小说集,还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首奖。也许,这和写过众多战地报道和战争小说、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相比算不上什么。但她的认真和诚恳,以及对战地报道的写作追求和成就,是海明威所无法达到的。她在新闻写作上的成就,远远超过海明威。 
    海明威靠作家的威名提供的便利写新闻报道,靠道听途说写小说,玛莎则用生命在写报道,在战场上,她比海明威离炮弹更近,离危险更近。 
    二.来自圣路易斯的韧钢 
    1908年11月8日,玛莎·盖尔霍恩出生于美国圣路易斯的Ellisgellhorn。1926年,18岁的玛莎入读布林莫尔学院,开始文学创作。快要毕业的时候,她却退学了,她渴望一种更刺激的生活,她的内心荡漾着冒险精神和不安分,于是,她去巴黎当了一名记者。 
    在巴黎,她为美国各类报刊撰写专栏报道,并加入了一些民间政治团体,而且结婚了,丈夫是一位法国侯爵,同时是一位政治学家和新闻记者。这段婚姻是不幸的,因为丈夫无法忍受她的强硬。从这次婚姻中,我们已经看出玛莎的个性,她绝对不是一个甘愿偎依在丈夫怀里的小女人,她有自己的世界,也有自己的性别,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没有一个世界让男人与女性共有,既然如此,我只喜欢男人世界。” 
    她拥有男人闯荡世界的精神和胸怀,甚至比很多男人做得更好,在她的青年时代,无论是在欧洲还是美国,她这样的女人并没有受到社会青睐和欢迎,她这样的女人,让很多男人不寒而栗。他丈夫的继母评价玛莎说:“这个女人,简直就是地狱里的魔鬼。” 
    1934年,她回到美国,变成了小说家,连续写了《疯狂的追求》、《灾区现场》等作品。1936年年底,她在佛罗里达的基韦斯特旅行时,在市中心的SloppyJoe’s酒吧碰到了作家海明威。那时的海明威出版过《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小说,同时,也是非常出色的新闻记者。相同的作家兼新闻记者的身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相互倾慕。 
    他们都喜欢冒险和旅行,不安分。也许,他们早已知晓对方的名字,可惜一次又一次错过——海明威比玛莎年长9岁,玛莎入读大学的时候,海明威已经游遍大半个欧洲,玛莎去巴黎时,海明威已经回到美国,与《时尚》杂志的编辑波琳·帕发弗结婚,定居基维斯特岛。偶尔,他和波琳旅行路过欧洲,旅途匆匆,他们并没有机会见面。玛莎回到美国,海明威正在非洲为痢疾所折磨,险些命丧黄泉。 
    玛莎来到基维斯特岛时,也许根本就没有把海明威放在眼里。在酒吧里,他们坐到了一起,曾经在非洲征服过狮子的海明威却被这个女人征服了,后来的报道这样描写他们的会面:“当时的玛莎28岁,金发碧眼,身材修长,她用她文学上的勃勃野心和美丽的容貌捕获了海明威的心。” 
    这年年底,西班牙内战爆发,海明威接到一份邀请,让他去西班牙报道战况。波琳表示反对,害怕海明威爱上玛莎。次年3月,当海明威途经法国到达西班牙时,玛莎早已在西班牙的战火中开展她的工作。她的身份是《考利叶周刊》的记者。 
    因为海明威的名气,西班牙共和国政府为他提供了专车,配备司机,到什么地方采访都畅通无阻。玛莎没有这样的待遇,但她却在危险重重的战场上展开他们相识以来的第一次角逐,“打火石”和“韧钢”的角力。 
    海明威以这场战争为背景,写了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剧本《西班牙大地》、《第五纵队》,而玛莎则跑遍了西班牙,写出一篇篇货真价实的现场报道,她的客观视角使她的新闻报道成为战地新闻的典范,远远胜过海明威以自我为中心的新闻作品。 
    作为一个女性,玛莎有着硬汉海明威所不具备的敏感,她是最早发觉德国法西斯行动的女记者之一,作为一名记者,也许她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和法西斯的野心,但她最早向世人敲响了警钟。 
    离开西班牙后,海明威结束了波琳的婚姻,与玛莎结婚。酒吧里的初次见面,玛莎的美貌和她的传说吸引了海明威,西班牙战场上的角逐,玛莎用火辣辣的个性征服了海明威。她的内心里藏着一百头狮子。 
    三 海明威陪衬下的中国之行 
    1940年,玛莎·盖尔霍恩与海明威租下古巴的“观景庄”。他们在这里享受着婚姻生活,海明威声称不再写作,而玛莎则依然书写在西班牙时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生活中,玛莎从来都比海明威勤奋和严谨,她甚至大骂海明威的懒惰。
    偶尔,他们会打网球,玛莎还不时与一个富有魅力的网球手调情,调情完毕,海明威则找到这个网球手,以刁钻的手法战胜他。海明威以这样的方式来发泄他对玛莎的不满,类似于欧洲被抢走情人的剑客与情敌的决斗。 
    他们在这里度过将近一年的甜蜜生活,玛莎接到《考利叶周刊》的邀请,让她去中国报道抗日战场,不甘平凡、喜欢冒险的玛莎乐意接受这份工作,海明威却极力央求她放弃这次行动——海明威凭着出色的口语式写作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然而这次,他的劝说没有生效。玛莎不愿意为任何人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她说过,“别人靠另外一个人来生活,而我却在太空遨游。”
    玛莎顺利地登上开往中国的飞机,她身边还站着一个肥头肥脑的大个子男人,这个人就是她的丈夫海明威。 
    玛莎的中国之行,收获颇丰,她在重庆采访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等国民党政要,通过朋友的帮忙,她还见到了周恩来。随着一本又一本海明威传记的问世,海明威的中国行成为传记作者们描摹的重点,而忽视了玛莎的意义——中国之行,海明威只是玛莎的陪衬,海明威夫妇能够收到采访到国共两党的领袖人物,也是因为玛莎。 
    国民党对海明威夫妇的很高的礼遇,人们强调海明威作为作家的盛名,而忽视了另外一层重要的关系,那就是玛莎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夫妇的终生私交。而海明威之所以能够秘密见到共产党的重要人物周恩来,也是因为玛莎朋友的接洽和帮助。 
    玛莎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认为,周恩来是个胜利者,是我们在中国所见过的惟一真正的好人。如果他是典型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就我来说,我被这位魅力十足的人强烈地吸引住了。”而说起蒋介石夫妇,她却说,“蒋氏夫妇口若悬河般向我们作宣传,其效果就像往沙里泼水”。 
    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眼光,她并没有因为国民党提供的便宜和其他人情,而对国民党人士表示好感。 
    中国之行,暴露玛莎与海明威的的分歧:玛莎不停地采访一个又一个人物,写报道,而海明威却在街头玩耍,如同一个观光客,似乎忘记了他所带的采访任务;玛莎对中国很是向往,充满了好感,然而当时的中国现实却让她感到失望,当她需要安慰的时候,海明威却对她冷嘲热讽,让她感到失望。 
    中国之行后,他们的感情已经破裂,但并没有离婚,他们分头行动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的报道,海明威远远地站在山崖下,而玛莎则化装进入英国的担架队随部队登陆诺曼底,成为第一个报道诺曼底登陆的女记者。 
    玛莎报道过西班牙内战、芬兰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争、越南战争等八次世界上著名的战争,是世界上著名的战地女记者。伦敦每日电讯称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 
    四 她抛弃了海明威 
    虽然同为作家着新闻记者,看着强悍的妻子在世界各地的战火硝烟中钻来钻去,海明威终于愤怒了,他在给她的信中抱怨:“你是战地记者?还是我床上的妻子?”玛莎没有理会这个男人。“战争在哪里,我就在去哪里。”海明威对她的吸引不如战争,海明威仅仅是她的丈夫,一个试图改变她的生活和追求的男人,他在她的生活中扮演着王者,而她不容任何人改变她的生活,她是生活中的王者,同时要做战争中的王者。 “海明威和我,都害怕对方,只有对方知道,另一个人是多么地残暴。”
    她有着旺盛的精力,她热爱她的工作,她的工作是男性的,比政客更危险,在战场上,她像一名战士,却比战士更危险,担负着更多的职责。她不愿意做任何人的注脚,不管他是扬名世界的海明威,还是《时代周刊》的主编汤姆·马修斯(她1954年汤姆·马修斯结婚,1963年离婚)。年轻的时候,她有过几个情人,包括著名作家韦尔斯,她都抛弃了他们,因为他们干涉她的生活,妨碍她的追求。
    1945年,她抛下了海明威,继续她的危险报道。很少有女人愿意这么做,当时的海明威,不仅是一个显赫的名字,同时也象征着财富和地位,她却敢与和这个比狮子更凶猛的男人对抗,并最终抛弃了他。她终生坚守着自己的独立性,自己赚钱养活自己,没有谁可以让她屈服。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把她当作海明威的注脚。对此,令她格外烦恼,她接受采访,不得不附加一个条件,不要提海明威的名字,甚至连她最要好的朋友,都不敢这么做。因为海明威的名字,让她失去了自我。 
    离婚之后,他们达成了一致的看法,就是对对方的憎恨,他们相互诋毁和咒骂,作家海明威一面把他的写作才华用于骂战中,称她为“虚伪的荡妇”,一面在他与玛莎度过美好时光的“观景庄”里写作小说,他甚至把自己的全集以“观景庄”来命名。
    1961年,海明威饮弹自杀,不知道这个时刻,他是否想起那个让他仇恨,同时让他迷恋的女人玛莎·盖尔霍恩。
    海明威去世37年后——1998年情人节后的第二天,玛莎·盖尔霍恩在伦敦自杀。关于海明威的自杀,有很多猜测和说法,而玛莎的自杀,她自己交代得很清楚,当时的她已经患上癌症,双眼失明,她再也不能从事她所热爱的写作了,生命已经没有意义,她服下安眠药,寂寞地死去,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决绝和勇敢,她90岁的生命里,没有浪费过一天。
 

( 编辑:佳佳)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4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