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认识美国> 政治> > 正文
新出现的核扩散者:卡迪尔汗与地下核市场
时间:2014-01-03 13:15 来源:美国资料中心
字号:【
巴基斯坦核计划始作俑者阿卜杜勒•卡迪尔•汗摄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一桢未标明日期的照片。
 
    2003年10月,意大利海岸警卫队快艇拦截了一艘挂着德国国旗、驶往利比亚的货轮,船的代号为"BBC China"。意当局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精密机床、铝管、分子泵、以及其他能建造"P-2"型气体离心机的部件,这类离心机可用来将铀浓缩到制造核武器所需要的规格。
    这些部件源于一家上市交易的马来西亚工程公司,名为斯科米精密工程公司(Scomi Precision Engineering)。该公司应一名斯里兰卡人布哈利•赛义德•阿布•塔希尔(Buhary Sayed Abu Tahir)之请求生产了这些部件。塔希尔通过他在迪拜的影子公司──SMB计算机公司──安排将这些部件运送到利比亚,用于隐蔽的核武器项目。
    由于意大利当局采取的措施,这批货终未抵达其目的地。拦截"BBC China"号货船是促进一系列事态进展的关键,利比亚总统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ar Qadhafi)也因此"弃暗投明",于2003年12月放弃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WMD)项目。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这次拦截行动有助于将巴基斯坦科学家卡迪尔•汗的秘密核扩散网络曝光,此人是塔希尔的上司和导师。[注:有关"BBC China"号货船被拦截以及卡迪尔•汗网络被曝光的详情来源于公开报导。详见Bill Powell和Tim McGirk的报导《卖核弹的人》,载于2005年2月14日的《时代周刊》,第22页至30页。另见Barton Gellman和Dafna Lizner的报导《前所未有的险情导致艰难的选择:总统在多条战线面临已知和未知威胁》,载于2004年10月26日《华盛顿邮报》A1版。]
    核市场
    作为巴基斯坦核武器项目之父,卡迪尔•汗在巴基斯坦是一位大名鼎鼎,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多年来他为巴基斯坦秘密开发第一枚"伊斯兰核弹",以对付来自其长期对手印度的威胁。
    在上世纪70年代为荷兰Urenco公司从事科研期间,卡迪尔•汗接触到浓缩铀技术的图纸,他在回国时将图纸偷偷带出。
    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阿里•布托(Ali Bhutto)任命卡迪尔•汗主持巴基斯坦核研究计划,发展本国的核武器以对付印度的核企图。由于有背于国际社会有关不扩散的惯例,他不得不以十分诡秘的方式从事这一活动。然而,巴基斯坦本国的科学和工程基础设施不发达,难以进行核发展活动。因此,卡迪尔•汗像任何精明的企业家那样将工程外包出去。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这幢大楼摄于2004年2月18日,据报导SMB计算机公司曾在这里设有办事处。这家迪拜公司与全球核黑市有关连。乔治•W• 布什总统在2004年2月11日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叫B•S•A•塔希尔的人经营着SMB计算机公司……以此为掩护来从事卡迪尔•汗网络的核扩散活动。" (美联社图片/Serik Kovlanbayev)
    他建立了一个供应者和制造商网络,许多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汗研究实验室(The Khan Research Laboratories)所从事的科学项目的最终目的。然而,到1998年事态已经明朗化。出乎国际社会意料之外的是,巴基斯坦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从而正式进入核武器国的行列。
    对于卡迪尔•汗来说,这一成就背后的爱国狂热仅仅是开端。作为一名精明的商人,他看到在他的核供应者网络与正在形成的核武器市场之间有利可图。在那些至少有意购买核武器的国家行列中,北韩、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及利比亚均名列前茅。
    据一项正在展开的调查,卡迪尔•汗网络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在伊朗和北韩浓缩铀技术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作为交换,北韩似乎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弹道导弹技术。
    通过对利比亚核项目的继续调查发现了大量的情报,揭示了卡迪尔•汗与世界上无赖政权进行合作的证据。虽然围绕巴基斯坦政府在涉及卡迪尔•汗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上颇有争论,但伊斯兰堡官员不大可能全面掌握这一网络活动的范围和规模。
    随着内幕不断曝光,受到指控的卡迪尔•汗网络的支持者和供应者势利之广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该集团先从荷兰盗取离心机设计图纸,后又从中国获得武器设计图样,并还向英国谋得工程援助,从德国谋得真空泵,从西班牙谋得特殊车床,从意大利谋得熔炉,从土耳其谋得离心机马达和变频机,从南非和瑞士谋得浓缩部件,从新加坡谋得铝,从马来西亚谋得离心机部件,这一切全由设在迪拜的一个行政枢纽操纵运作。
    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穆罕默德•巴哈迪 (Mohamed ElBaradei)所戏称为"核沃尔玛商场"(Nuclear Wal-Mart)的网络的整个活动范围是难以全面曝光的。
    供应总是满足需求
    既然卡迪尔•汗在巴基斯坦遭到软禁,而西方当局又无法对他审讯,伤透脑筋的问题依然存在。显而易见,卡迪尔•汗曾会晤许多想要获得核武国家的官员,并很有可能把零部件卖给他们。目前正在进行的调查把卡迪尔•汗与伊拉克、伊朗、北韩和利比亚的核计划联系在一起。另外,一些公布的报告里已经认定卡迪尔•汗与埃及、沙特阿拉伯、苏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科威特、缅甸 和阿布扎比的潜在买主见过面。这方面的危险信息和专业知识传播得越广,恐怖分子或犯罪分子获得核弹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言而喻,"基地"组织及其附庸正在市场上寻觅核武器。一方面,卡迪尔•汗散布在各地的团伙由隐蔽制造商、丑恶中介人和非法走私人员组成,看来他们正是满足恐怖主义对核武器需求再好不过的供应者。这种松散的网络反映出隶属"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分子所钟爱的蜂窝状结构。对那些想要实施灾难性暴力的人来说,这种结构为他们暗地里从事相对不易追踪的交易提供了方便。
    另一方面,在考虑恐怖主义联系结构的时候,有必要看一下卡迪尔•汗及其团伙兜售些什么样的货物。卡迪尔•汗主要供应有关国家核计划必需的材料:离心机零部件及设计方案、武器的蓝图和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公布的报告中没有提到卡迪尔•汗从事核裂变材料本身的交易;核裂变材料是给核武器提供燃料的浓缩过程中的最终产物。
    恐怖分子大概宁可购买武器的成品,或至少买到裂变材料,因为他们可能很少有能力和耐心去发展核计划的基础设施。那么,对一个恐怖分子而言,跟卡迪尔•汗做交易就等于是提出要购买AK-47型步枪和子弹,结果拿到的却是钢材、金属铸件及模具,还有制造工艺的说明书。
    黑市交易使北韩和伊朗朝着核俱乐部成员的目标靠得更近,可能已造成巨大损害,但现在的危险是:既然卡迪尔•汗已经不再掌舵,这个供应者网络将如何适应新的情况?
    虽然布什总统曾表明卡迪尔•汗的交易网已经关闭,但它的部份组织也许已经更深地潜入地下。虽然卡迪尔•汗研究实验室不可能继续再从事任何黑市活动,其成员今后的活动仍有待分晓。
    正如恐怖主义的网络会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情况,供应者网络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主要的商品将是供应点中残存的知识库和专业知识。虽然经由卡迪尔•汗进入无赖国家市场的通道已被切断,但由核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新的网络可能会聚集在恐怖主义市场的周围。
    如果这些牟取暴利的人接触到裂变材料甚至武器成品,向恐怖分子扩散的危险将会倍增。不幸的是,恐怖分子与国家买主不同,他们掌握一枚核武器可能只有一个目的:把它引爆成为一片可见的蘑菇云。
    从合作协议到合作行动
    "防扩散安全倡议"训练。国际部队演习侦听技术。上图:在2004年1月17日举行的有15国参加的"2004年海剑行动"(Sea Saber 2004)演习期间,西班牙特别行动部队登上美国海军"土星号"船,搜查一位船员。中图:2004年10月22日在东京举行的出口管制演习中,日本国家警察局的探员身穿防护服分析一个集装箱内的材料。下图:2004年4月22日在西西里举行的"2004年聪明哨兵"演习中,意大利消防队员穿着防止化学、生物和幅射污染的衣服在一个被怀疑载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集装箱周围设立警告牌。
    卡迪尔•汗核走私网络的例子表明,现有的防扩散机制可能不足以应付新出现的非国家扩散的威胁。基于这些机制制定的国际准则假设只有国家才有发展核武器的必要资源。
    根据9.11事件后拟定的一整套新的假设来看,卡迪尔•汗的经验表明上述基本假设是有缺陷的。出于这种原因,布什政府已开始鼓励国际社会从缔结合作协议转向合作行动。
    因此,美国及其伙伴制定了从两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更为前瞻的方法。为了遏制需求,反恐战争寻求在短期内击溃恐怖主义集团,而在长期内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意识和支持力量。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国际外交针对一些无赖国家施加压力,其目的在于孤立一些为非作歹的政权。伊拉克经验表明了在国际共识程度不高的前提下执行这一政策所面临的挑战。
    在供应方面,有两种方法正在实施。第一种是把相对有限的裂变材料予以集中。曾在前苏联国家应用的降低威胁的技术已通过"八国集团降低全球性威胁计划"(G-8 Global Threat Reduction Initiative)扩展为全球规模。最近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达成的在反对核恐怖主义斗争中加强合作的协议是另一个例子。
    第二种方法体现在"防扩散安全倡议"(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简称PSI)中。根据这项倡议,各参与国政府合作拦截制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必需的零部件和材料。"防扩散安全倡议"是"行动,不是组织"的口号反映出朝着合作行动模式作出的转变。正是在"防扩散安全倡议"原则下的合作才导致"BBC China"号货船被截获及卡迪尔•汗交易网被拆散。
    但卡迪尔•汗的黑市交易活动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只要存在对核能力的巨大需求,供应者总会想方设法找出满足需求的途径。国际社会为了与核供应者网络不断变化的性质作斗争,在方法上必须富有弹性。为了达到既要遏制需求又要遏制供应的目的,从合作协议到合作行动的转变是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 编辑:Lingli)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