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认识美国> 政治> > 正文
外交:改变中东均势的苏伊士运河危机
时间:2012-09-27 10:27 来源:美国资料中心
字号:【

 
    今年是苏伊士运河危机(Suez Crisis)五十周年。五十年前,以埃及为一方、以色列、英国和法国为另一方的一场战争几乎导致卷入苏联和美国的更大规模的区域性战争。但是,艾森豪威尔总统(Dwight D. Eisenhower)坚定不移地使用外交手段,因而避免了冲突升级。这场危机影响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均势。
    1956年,在以色列、英国和法国进攻埃及后,埃及为堵塞苏伊士运河通道而将船只在运河入口处沉入水中。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是一次起因纷繁、对中东地区国际史有着重大影响的错综复杂的事件。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席卷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以及20世纪中叶波及全球的非殖民化浪潮──那次浪潮引发了殖民主义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的冲突。危机加深了阿以敌对关系,几乎引发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决,给英、法两国的称霸野心以致命打击,并为美国确立在该地区的重要政治地位提供了机会。
    冲突的起源
    苏伊士运河危机的起源错综复杂。危机前,埃及与以色列达成停战协议,结束了两国 1948-1949年的敌对冲突,但严格来讲仍处于战争状态。联合国和其他国家为使两国达成最后和平协议所作的努力──尤其是美国和英国在1954-1955年间努力推行的所谓Alpha和平方案──未能奏效。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1955年8月和1956年4月在埃及-以色列边界沿线发生的暴力冲突几乎导致全面战争的爆发。在埃及于1955年底购买苏联武器之后,以色列内部出现日益高涨的压力,要求在埃及尚未熟练使用苏联武器前予以先发制人的打击,以瓦解埃及总理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的权力基础和解除埃及的军事能力。
    与此同时,英、法两国因纳赛尔再三挑战其在地中海盆地的帝国利益而感到难以容忍。英国把纳赛尔发起的将英国军队赶出埃及的运动──1954年签订的条约实现了这一目标 ──视为对其威望和军事能力的打击。纳赛尔企图将自己的影响扩大到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做法使英国人确信纳赛尔企图消除英国在该地区的势力。法国政府则对纳赛尔支持阿尔及利亚反叛分子摆脱法国争取独立的活动颇为不满。至1956年初,美、英两国官员就代号为Omega的绝密政策达成一致,即通过各种微妙的政治和经济手段孤立和制约纳赛尔。
    苏伊士运河危机于1956年7月爆发。为了表明他一心摆脱殖民统治的立场,对英美拒绝提供经济援助进行报复,攫取苏伊士运河公司在埃及赚取的利润,纳赛尔将这家由英国人和法国人控制的公司收归国有,从而引发了一场历时四个月的国际危机。在这场危机中,英国和法国逐渐在该地区部署了大批兵力,并警告纳赛尔,如果他仍坚持到底,两国将动用武力恢复对运河公司的所有权。英、法官员私下希望施加这样的压力会在动用武力或不动用武力的情况下最终导致纳赛尔下台。
    美国的响应
    艾森豪威尔总统是从下面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方面来处理危机的。首先,虽然他同情英、法两国收复运河公司的愿望,但只要埃及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向英、法)提供充份赔偿,他对埃及接管运河公司的权利没有异议。艾森豪威尔因此力求避免军事冲突,在苏联利用这一局势来谋取政治利益前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运河争端。他指示国务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采取向公众发布声明、展开谈判、在伦敦举行两次国际会议、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者协会(Suez Canal Users Association)以及在联合国进行商讨等措施,以英国和法国能够接受的方式缓解危机。但是到10月底,这些努力都未能奏效,英法两国的备战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第二,艾森豪威尔尽力避免疏远阿拉伯民族主义人士,因此他在为结束危机而展开的外交工作中将阿拉伯政治家包括在内,同时拒绝支持英、法军队对埃及动武,部份原因是纳赛尔接管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行动受到埃及人民和阿拉伯各国人民的普遍赞赏。确实,纳赛尔在阿拉伯国家中声望大增,从而阻碍了艾森豪威尔与阿拉伯领导人合作解决运河危机的努力。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领导人拒绝了美国要求其批评纳赛尔的行动或挑战其威望的提议。
    第三,艾森豪威尔担心,以色列-埃及和英法-埃及之间冲突的相互交织会引发中东的动荡,因此他试图阻止以色列卷入苏伊士运河的争端。为此,杜勒斯拒绝让以色列在为解决危机而召开的外交会    议上发表意见,并阻止在联合国会议期间讨论以色列对埃及政策提出的申诉。到八月和九月间,艾森豪威尔觉察到以色列企图将对埃及的敌对行动升级,他因此安排从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运输有限的军备,希望借此缓和以色列不安全的局势,从而避免埃-以战争的爆发。
    冲突爆发
    10月,危机出现了新的、出乎美国意料的转折。法国、英国和以色列共同秘密策划,协调对埃及发动战争。对此美国全然不知。按照这项协议,以色列先进入西奈半岛,然后英法两国发出最后通牒,下令埃及和以色列军队撤出苏伊士河地区。如果纳赛尔拒不服从(正如他们所料),那么英法两国就会在48个小时内轰炸埃及机场,占领运河区和废黜纳赛尔。美国官员没有预料到这一密谋,部份是因为以色列和约旦之间可能爆发战争的威胁以及匈牙利境内的反苏浪潮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部份是因为他们忙于美国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另外还因为他们在参与密谋的政府内的朋友否认此事──他们保证说不会发动进攻,而美国相信了这些话。然而,就在10月29日,以色列在西奈半岛对埃及军队发动了正面攻击,此后以军在数天之内接近苏伊士运河。
    对战争的爆发感到突如其来的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为尽快结束战争采取了一系列步骤。艾森豪威尔对伦敦和巴黎的盟友共同密谋欺骗他感到愤怒,同时还担心战争会使阿拉伯国家投向苏联的怀抱。就在英法两国的战机轰炸埃及目标之际,为了制止战争,艾森豪威尔威尔对参加密谋的国家实施制裁,促使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决议和建立联合国紧急部队 (United Nations Emergency Force),以使交战各方的军队脱离接触。但在联合国紧急部队得以部署之前,英国和法国的伞兵于11月5日在苏伊士运河沿岸登陆。
    英法两国登陆的行动将危机推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苏联为了转移人们对匈牙利革命运动遭到残暴镇压的注意力,威胁要干预冲突,甚至要动用核武器攻击伦敦和巴黎,以此报复。有关苏联军队正在叙利亚集结,准备在埃及采取干预行动的情报令美国官员担忧,他们认为,匈牙利的动荡局势使苏联领导人易于采取鲁莽行动。艾森豪威尔慎重地通知五角大楼做好打仗的准备。阿拉伯-以色列冲突和摆脱殖民统治的斗争相互交织,从而引发了东西方之间具有重大影响的对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生全球冲突的可能性,艾森豪威尔在感到震惊之余迅速采取避免战争的行动。他对交战国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要其在11月6日接受后来于第二天生效的一项联合停火协议,并支持联合国官员向埃及紧急部署联合国紧急部队的努力。结果,紧张局势逐渐平息,英法两国部队于12月撤离埃及。在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谈判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撤离西奈半岛。
    危机的后果
    虽然苏伊士运河危机很快得到缓解,但它对中东地区的力量均势和美国在该地区承担的责任产生了深远影响。危机极大地损害了英国和法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威望,从而削弱了欧洲列强在该地区的传统权威。与此相反,纳赛尔不仅安然渡过这场危机,而且由于他敢于反抗欧洲帝国并抵抗了以色列的军事入侵,从而在阿拉伯各国人民中确立了他作为一位领导人的新威望。该地区残存的亲西方政权在纳赛尔领导的反帝斗争浪潮下似乎难以维持。虽然纳赛尔没有立即表现出可能成为苏联附庸的倾向,但美国官员担心苏联对欧洲盟国的威胁提高了它在阿拉伯国家的威望。推动阿-以和平进程的可能性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等于零。
    为了应对苏伊士战争的这些后果,总统于1957年初宣布实行一项重大的地区安全新政策,即所谓的艾森豪威尔主义(Eisenhower Doctrine)。这项于一月份提出、三月获得国会通过的计划承诺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在必要时使用武力遏制共产党在中东地区的发展。为了实施这项计划,总统特使理查德兹(James P. Richards)前往该地区,为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和利比亚提供了数千万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虽然艾森豪威尔主义从未正式启动,但它在以下三项具有争议的行动中为美国政策提供了指南。1957年春,总统下令向约旦提供经济援助,并派遣美国舰队到地中海东部帮助侯赛因国王镇压亲埃及军官发动的叛乱。1957年末,艾森豪威尔敦促土耳其和其他友好国家考虑入侵叙利亚,以阻止叙利亚的激进政权巩固其权力。1958年7月当巴格达爆发暴力革命并有可能在黎巴嫩和约旦点燃骚乱烽火时,艾森豪威尔下令美军占领贝鲁特,并将物资运送到占领约旦的英军手中。这些美国对阿拉伯政策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动清楚显露出艾森豪威尔把维护西方在中东的利益视为己任的决心。
    苏伊士运河危机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通过改变西方关于英、法的中东霸权的传统认识,激化纳赛尔所代表的民族主义革命问题,引发阿-以冲突,并可能给苏联进入这个地区提供借口,苏伊士运河危机为美国广泛、深入和持久参与中东事务起到了助推作用。
 
( 编辑:admin)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5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