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认识美国> 文化> 艺术> > 正文
独立制片的兴起
时间:2012-10-08 13:54 来源:美国资料中心
字号:【

 
    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如果能有一个堪称本土的电影业,已是颇为幸运。虽说在有些地方──印度与香港立刻浮现脑海──电影业蒸蒸日上,然而美国却竟然享有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富有活力的电影业。
    第一个电影业是占据主流的好莱坞影业,凡有电影的地方无人不知。这里出产轰动大片,诸如《蜘蛛侠》(Spiderman)与《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等,这些大片的制作费用达数亿美元,在全世界的收入达几十亿美元,续集几乎没完没了。
    但是,在过去二十几年中,一个平行的美国电影业也在成长壮大、走向繁荣,这就是独立影片业。它不但有自己的年度电影节(犹他州帕克城的圣丹斯电影节),而且还颁发自己的奥斯卡式大奖,即在奥斯卡颁奖仪式前颁布的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有些影院专门放映独立制作的影片,有些演员和导演专门从事参与制作独立影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电影业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份没有共生关系,相反,这种关系广泛存在。好莱坞大明星有时现身于独立片而获得好评,就像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出镜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木兰花》(Magnolia)一样。而独立影星有时也在好莱坞的大片中找到归宿,就像独立片硬汉史蒂夫•布斯塞米(Steve Buscemi)出现于《世界末日》(Armageddon)与《逃出克隆岛》(The Island)这样的传统大片中一样。独立片人已经成为好莱坞核心──奥斯卡奖──中的一支强劲力量。
    然而,最终有两个重要因素使好莱坞片与独立片泾渭分明:一、预算,即一个片子要花多少钱制作;二、敏感性与题材,即片子的主题内容。这两方面在美国影业中一向彼此关联。
    强调艺术
    一旦一部影片的成本超过一亿美元,亦即制片厂片子的平均成本额,那么它就必须能够吸引最广泛的观众──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以便收回成本。
    这意味着要强调动作戏,因为任何地方的观众都会被此吸引;同时还要注重满足25岁以下人的欣赏需要,因为他们是最常上影院的观众。
    比较而言,独立片成本较低:从数千美元到1500万或2000万美元不等。虽然这好像也是不小的数目,但从好莱坞标准看,并不算多。成本较低使独立片能够做到更个人化,更有特质,更注重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而非爆炸场面。独立片能够更多注重艺术性与自我表达,而少在乎票房行情,而这也是为什么在奥斯卡评奖中,独立片比赚钱大片成绩更佳。
    在四、五十年前,美国影迷如果要欣赏此类片子,就只能在外语片中寻找;在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法国、意大利、日本、北欧等外语片观众直线上升,其部份原因就在于此。
    使美国观众得以用母语欣赏此类电影的独立影片的出现,并非突如其来。已故演员兼导演约翰•卡萨维蒂(John Cassavetes)(他是惟一一个名字被用作独立精神奖中一个奖项的制片人)从1957年开始,以他著名的《阴影》(Shadows)一片而拍出了独立风格的影片。
    也有不少人将约翰•塞莱斯(John Sayles)1980年的《西卡库斯七个人的归来》(Return of the Secaucus Seven)看作是现代独立片运动的起点。该片成本六万美元,由塞莱斯自己出资(其中部份资金来自他为制片厂改写剧本的收入),而后影片收入竟达200万美元。这一现象首次表明,在电影制片厂体制外是能够取得创作欲望与经济的双丰收的。
    独立片体制
    独立片世界的巨人公司米拉麦克斯(Miramax)是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与兄弟鲍勃一起以他们父母的名字命名创建的公司。该公司所发行的两部片子证明,独立片将长期存在下去。1989年,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的《性、慌言和录相带》(Sex, Lies, and Videotape)先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得评委会大奖(Grand Jury Prize),继而在嘎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从而开创了美国独立片获得国际承认的先河。
    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Pulp Fiction)则是更上层楼,不但赢得了1994年金棕榈奖,而且成为第一个票房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独立片。这也说明迪斯尼公司在一年之前收购米拉麦克斯公司,是颇有智慧的。
    不久,所有的制片厂都明白,独立影片如此之不同,它们是无法由制片厂常规人员制作的,于是,这些制片厂都想成立一个自己的独立片部门。今天,这些特别部门(行业中如此称呼)包括福克斯探照灯、华纳独立制片公司(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环球聚焦(Universal Focus)以及可敬的索尼经典公司。
    这些特别部门所制作的片子是独立片的上乘之作,耗资最多且有大明星参与。这些独立片看起来与好莱坞片子无异,但实际情况是,好莱坞不再出产这类影片。《阳光小美女》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其剧本也在2007年2月获得奥斯卡奖,但是它在大制片厂那里吃了无数次闭门羹。
    除了关注题材有所不同以外,独立片的观众也会有所不同,故事类型也不尽相同。因为独立片不必成本天价,所以独立片世界为斯帕克•李(Spike Lee)等非洲裔导演和格雷格•阿拉基(Gregg Araki)等同性恋导演打开了一片天地,他们的片子刻画边缘人物,但却能让广泛的观众产生共鸣。
    数位效应
    成本问题也是一个使独立纪录片崛起的因素。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独立纪录片数量空前、观众数量前所未有的时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为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数字设备拍片成本低廉,从而将制作手段交到了拍片人手中。
    音乐录像片与商业片导演斯科特•汉米尔顿•肯尼迪(Scott Hamilton Kennedy)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当初他没有遇见那位要在加州一所高中排练桑顿•威尔德(Thornton Wilder)话剧的老师,那么,他绝不会拍出广受好评的《小镇》(OT: Our Town)。当老师跟他谈到这个排演项目时,他知道他无论如何应该把这种经历记录下来。他说:"我从未试图筹资,或搞一个摄制组。我知道如果把时间费在做这些事上,那个时刻就会不留痕迹地逝去。"
    于是,肯尼迪拿着一个摄像机来到那所高中。他说,那个摄像机非常不起眼,看上去就像在普通电器连锁店买到的那种。但是,他手中器材的平凡无奇却让他周围的同学们变得放松自在,帮助形成了一种亲密感与信任感,而这正是这部片子的最有力之处。资金独立带来构思独立,进而成就了一些美国近年来空前优秀的片子。
 
( 编辑:admin)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4美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