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 简体版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Home> 认识美国> 文化> 文化> > 正文
21s的美国黑人文学:一种全新的呈现
时间:2014-01-03 15:14 来源:未知
字号:【
 
    在1960年代,人权运动展开时期,在美国文学界都感受到,美国黑人文学似乎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前哈林文艺复兴之后、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核心,有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观点。
    1960年代在纽约市出现黑人剧团公司的出现,还有全国有数不清的戏院巡回演出,黑人艺术运动在戏剧与诗作上都十分兴盛;出版品也愈来愈多,从主要出版商出版的新书、到新期刊的创立、以及重印许多绝版的书籍 – 包含像是1969年再度发行佐拉.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的《凝望上帝》(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1937),另外,在大学课程中开始出现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课程。另一方面,学生也在毕业论文中以黑人文学为研究主题,一时之间此类文学的师资需求大增。
    在1960年代开始的数十年之间,黑人文艺复兴运动持续进行着,也在新世纪中成为一个文学传统;这样的成长相当戏剧化,美国黑人文学不仅持续流行、也成为社会主流。如果说1930年代的不景气扼杀了当时的文艺复兴,此时正可说是二次文艺复兴兴盛的时期。现今的美国黑人文学不再是边缘化、新生或读者群有限的产物,未来发展也不再不确定,现在美国的每一派创作,都有许多优秀的黑人作家参与其中。
    美国黑人的才华在各种文学型态中都展露无遗,比较缺乏的是在各个领域中创新的方向。以小说为例,叙述历史的小说没有新的情节,针对黑奴故事作新的陈述就成为美国黑人作家发展新方向的方法。以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也是199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例,其著作《心爱的》(Beloved ,1987)就是对黑奴历史所做的全新想象与叙述,其内容跳脱传统描述黑奴反抗的故事(从1853年富得瑞克道格拉斯的“黑奴英雄”开始就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以一名前黑奴女性为主角,叙述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也受到奴役、亲手杀死孩子们的故事。查理琼森的小说也有全新的观点与感受,其1990年出版的小说《中央走廊》(The Middle Passage)获得全国最佳书籍奖,叙述一名黑人在逃避婚姻跳上开往国外的船上时,不幸地误上了承载黑奴的船,这是黑色幽默文本的本质,但直到近十年黑人文学作家才冒着风险找到这种新的诠释方法,来阐述从非洲运送黑奴到美国的历史。
    换句话说,美国黑人文学作家现在已经具有足够的自信、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面对这个议题 – 对一些之前他们不会批评的事情做出评论。他们跟随非裔美国人历史学家在上一世纪最后25年之间的觉醒,以新的观点看待历史。
    为了阐述新情境下的全新故事,近期的美国黑人作家针对新的环境、邻居、学校、朋友与工作场所进行创作,这可能就是能够触及新读者的部分原因。结果如泰瑞麦克米兰(Terry McMillan)的著作《等待温柔言语》(Waiting to Exhale ,1992)、《史泰拉如何找回过往的经历》(How Stella Got Her Groove Back ,1998)- 都成功地描述出黑人女性在不同环境中寻找爱情的故事,也获得广大的读者回响。戴瑞皮克尼(Darryl Pinckney)的著作《高棉花》(High Cotton, 1992),以公司餐厅内的故事情节娱乐读者,安德烈亚李(Andrea Lee)的《莎拉非力浦》(Sarah Phillips ,1984)、崔爱莉的《家庭聚会》(Home Repairs ,1993)、以及《就在这里、就是现在》(Right Here, RightNow ,1999)、康妮波特的《明亮院子》(All-Bright Court,1991),是这三位年轻作家的代表作,描述了中产阶级的生活环境,明确地阐述了新的黑人境遇。
    美国黑人作家的文学次领域也有同样惊人的成果,像是科幻小说、犯罪惊悚作品等等,奥克塔维亚布特勒(Octavia Butler) - 其著作《血缘》(Kindred ,1988)中,将二十世纪的黑人感知与十九世纪的历史混和在一起 – 为美国黑人文学带来新的观点;华特莫斯利(Walter Mosley)透过黑人迁移论述的内容,让美国黑人神秘故事的地位再次提升,超越早期乔治雪乐(George Schuyler)、却斯特荷姆(Chester Himes)与以实玛利瑞德(Ishmael Reed)的成就。在《蓝衣服的魔鬼》(Devil in a Blue Dress,1990)等著作中,莫斯利的小说因为从德州与路易西安那州迁移到加州洛杉矶的黑人移民、而拥有丰富题材;几位黑人女性作家针对神秘基因提出一些论述,如《布蓝琪与天才青少年》(Blanche Among the Talented Tenth ,1994)一书中,芭芭拉尼莉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中的黑人角色,转化为聪慧、敏锐的管家;薇拉瑞威尔森韦斯利的小说、包含《魔鬼睡觉的地方》(Where Evil Sleeps ,1996),以私家侦探为主角,以她黑人单亲妈妈的特殊境遇,发掘出真相与个人动力;帕梅拉托马斯的小说中,将神秘故事与黑人女英雄结合起来,描述在长春藤大学中发生的故事。
    美国黑人传统上在诗作与戏剧上有很大建树,直到现在仍然一样,瑞塔达芙在1990年代早期获得美国诗人桂冠,也获得普立兹奖的荣耀,是当代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她最近的作品选辑《与罗沙帕克在公交车上》(On the Bus With Rosa Parks ,1999)是她的第七本书,是对家庭关系的全新论述,植基于她个人早期作品如《母爱》(Mother Love ,1995)的主轴上,达芙近期成为剧作家,以古希腊悲剧诗人的伊迪帕斯为参考,创作出《地球较深色的脸孔》(The Darker Face of the Earth),以十九世纪黑奴世代的美国南部农场为背景,在美国各个不同地区巡回演出。在Yusef Komunyakaa的作品选辑如《天堂的小偷》(Thieves of Paradise,1998)、较早期的《Neon Vernacular ,1993》,这另一位美国黑人诗人的普立兹奖得主,以战争和种族议题彰显个人的创作功力,投入艺术与音乐的创作,透过蓝调与爵士传达意涵。另外,玛丽莲尼尔森的诗作,与其个人童年回忆中的环境与女性社会地位为主题,在近期作品中以自由、阶级与美国黑人英雄为主轴,集结成《受赞扬的作品:新获选的诗作》(The Fields of Praise: New and Selected Poems ,1997)一书。
    在戏剧上,受关注的不只是创新与重要性,能以文本模式出版也相当重要,很幸运地、出版商保留了许多兰斯顿休多年前的戏剧作品,同时继续发行由普立兹奖得主奥古斯都威尔森撰写的后续版本,成为二十世纪的戏剧作品,其中包含了《钢琴课、七把吉他与篱笆》(The Piano Lesson, Seven Guitars and Fences),这些作品以回忆和历史为基础,充满强烈的角色与跨世代的议题;他最近的作品《哈德立王二世》(King Hedley II),近日在匹兹堡专业戏院演出,上一则作品也正在迈向百老汇的规划之中。
    从1960至1970年代至今,詹姆士包德温、查尔斯葛登、乔瑟夫沃克、阿密瑞巴瑞卡、朗米尔乐与其它作家,终于找到方法发行作品的方法,出版商也十分愿意发行剧本内容;除了威尔森之外,读者还可以看到珍珠克理吉创作的《飞往西方与其它剧作, 1999》、以及苏珊罗瑞帕克(美国剧作与其它作品,1995)、以及安娜地维尔史密斯极具吸引力的表演艺术作品。史密斯针对纽约市1991年发声在布鲁克林的种族对立、以及后来1992年发声在加州洛杉矶的类似事件为主题,创作出两部纪录片,结合新闻、口语传述历史与戏剧,并在全美进行演出。她重新编写了这出一人分饰两角的作品《镜中之火:王位、布鲁克林与其它的身份认同》(Fires in the Mirror: Crown Heights, Brooklyn and Other Identities ,1993),还有《1992衰退的洛杉矶:寻找美国人特质》(Twilight Los Angeles, 1992: On the Road: A Search for American Character ,1994)。
    对部分年轻剧作家来说,虽然其作品以口语方式流传,但却还没看到其创作以印刷方式传递给阅听大众;其中一位最有天分的作家是雪力伟斯特,曾经做过社工,其早期作品以一位艾滋病患为主角:《在击垮家庭之前》(Before It Hits Home),叙述一位九十高龄的非裔美国女性,在寿宴上四代同堂庆祝过程中,热闹团聚却又伤心的故事。伟斯特传承了罗瑞安汉斯贝瑞与奥古斯都威尔森的传统,创作出关于家庭以及其它主题的个人作品。
    美国黑人文学在公众论述中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包含黑人作家的成就以及黑人智慧财产,还有愈来愈丰富的书籍;学术界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许多知识分子与作者都拥有高学术地位、也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研究。当然,这些人如果没有现在这样的环境为基础 – 有印刷的新文、电子媒体与其它传递形式 – 也就无法创造如此丰富的公众论述;爵士专家与社会评论家史坦利克隆其(着有永远积极追求, Always In Pursuit,1999),贝尔霍克针对女性主义与爱情阐述的作品(都是因为爱,All About Love, 2000),新闻从业人员詹姆士麦克布瑞德以个人家庭历史的多样化遗产作为创作主轴(水的颜色,The Color of Water,1996),还有亨利刘易斯二世对非裔美国人文学中多样化元素的专精(有色人种:回忆录,Colored People: A Memoir, 1994;看待黑人的十种方法,Ten Ways of Looking at a Black Man, 1998),这些都是美国黑人文学今日得以繁荣兴盛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思考美国黑人文学如何能够创造如此成就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与普遍性,因为这一类文学在学术领域之外,还拥有完整的个人生命;东尼莫瑞森并不是依赖学术领域的读者才能够存活的,奥古斯都威尔森也不再需要戏剧学校的环境才能继续他的戏剧演出。大量的作家 – 包含芭芭拉尼莉、华特莫斯立、泰瑞麦克米兰 – 都在黑人文学的学术领域之外,享有盛名。其中一个因素在于美国于过去十年的书籍量大增,这些作品除了在非裔美国人社群内受欢迎之外,也在全美各地发行,而非裔美国人也喜欢阅读同族群作家的作品。可以确定的是,许多出版社都在寻找能改变生活、激发灵感的书籍,而不只是在学校课堂里会用到的那种书籍。
    特别要感谢的是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赞助的出版社,让非裔美国小说家布莉娜克拉克与克里姬的作品,得以大量发行;在《河流穿越我心》(River, Cross My Heart ,1999)作品中,聚焦于一个以信仰为核心的社群、其中的政治与权力关系进行阐述,克拉克是一位年轻华盛顿当地人,描绘出所居住的城市在1920年代的变动,在隔离中经历的痛苦。剧作家克里姬的作品《在平常日子里看来疯狂的举动》(What Looks Like Crazy on an Ordinary Day ,1998),是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以幽默角度看待生活危机与悲剧的作品,传达出作者本身敏锐的意象。同样地在《呼吸、眼睛、回忆》(Breath, Eyes, Memory)的故事中,描述的是一个从海地移居至美国的家庭,所遭遇的冲击,这是海地裔美国人作家艾德伟基丹提凯特的第一本小说,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与有广大读者群的知名作家,也成为故乡的偶像级人物 – 其作品也罗列于欧普拉的出版名单之中。这部创作因为本身的重要性与艺术价值,已被列为学生教科书之一。
    事实上,丹提凯特的作品已经证明了美国黑人文学在学术领域之外的成功,同时也不断拓展到其它领域之中。美国黑人文学是所有想要了解美国文学的人,不可忽略的重要领域。在毕业口试中以美国黑人文学作为主题的学生人数愈来愈多,以美国黑人文学作家为论文研究主题的数量也不断成长,而其它国家的大学,也开始将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域,给予更高的学位。
    未来会如何?有两个议题已经浮现,第一,美国黑人文学会持续位居主流?这些作品会继续在市场中获得支持?第二,“国内” 的美国黑人文学,在世界亦趋全球化的时代,要如何转变为跨国的文学作品?这些问题端赖美国黑人文学作家如何、或是否要进行转变,作家们要将全球视为范畴、还是只要在美国国内发展?
    这个议题我们已经思考了一段时间,但接下来可能会成为必须重新定位、重新讨论的关键时间。
 
( 编辑:Jane)
    美闻网---美国生活资讯门户
    版权申明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2012-2014美闻网版权所有